阊门内街坊:汤家巷2王冼马巷等

标签:
文化金阊门旧事汤家巷王冼马巷春申君庙 |
分类: 往事如烟 |
阊门内街坊:汤家巷2
——金阊门旧事之十八
我楚狂人
马冼马巷16号为春申君庙,祭祀战国时楚国大臣黄歇。黄歇(?—前238),即春申君,与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孟尝君田文合称为“战国四公子”。楚顷襄王时,出使秦国,上书秦昭王,说退秦兵。又巧计使入质的太子完脱险归楚,有社稷大功。太子完即位,是为考烈王,春申君受封为义相,封淮北十二县。又改封江东,以吴(今江苏苏州)为都邑。考烈王死,他在内讧中被杀。吴人多思之。春申君墓在浒关真山。
春申君在吴多惠政。《史记》作者司马迁云:“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春申君大兴水利,疏通苏州城内的河道,封闭胥门水城门以避太湖洪水;增辟葑门水门,增强泄洪功能;治理吴松江,导流入海。于是吴之民建庙祭祀之。诚如《丹午笔记》云:“春申君,活苏松之水,掘地而注之海,俾永无水患……吴民立祠祀之。”春申君庙原在子城(皇宫)内,明洪武四年(1371)移至王洗马巷。清康熙、乾隆年间两度重修。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五年(1866)又重建。今庙门上书额“春申君庙”四个金漆大字。庙前有照墙,左右古银杏耸峙,树龄在200年以上。庙门为三开间,上层为戏楼。面对戏台前后有两进殿堂,面阔三间,高与戏台相仿,内供春申君神像。唐代以后,苏州人民又尊春申君为苏州城隍,现在景德路苏州城隍庙内的神像,据说就是春申君黄歇的肖像。
26、28、30号为清末大臣汪鸣銮故居“万宜楼”,现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原为三路七进,楼房较多,花厅结构精细,有石屋一间,砖雕门楼六座,十分古朴,现散为民居。30号内存有大厅,保存较为完整。汪鸣銮(1839-1907),字柳门,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侨居吴门。同治年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陕、甘、赣、鲁、粤等地学政,主持河南、江西、山东等地乡试。1894年升任吏部右侍郎兼贰刑部。审理“杨葛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他是参与审问、支持平反者之一。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日本侵略者坚索台湾、澎湖,他力陈海疆重地不可弃,并力主光绪皇帝亲政,“乾纲睿断”,以免掣肘,被慈禧太后下令革职,永不叙用。罢归后,主讲杭州诂经精舍、敷文书院。他是《孽海花》作者曾朴的岳父。著有《寒松阁谈艺录》、《清画家诗史》。
7号蔼庆堂,始建于清末,为光绪年间河道总督任道镕的别墅。民国初归万氏,后称“万氏宅园”。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为美和布厂、大众染织厂及疗养院等占用,后散为民居。坐北朝南,原为三路五进,现有建筑面积2340平方米,中路和西路各存厅堂一座,东路前部为庭园,假山、池水虽废,建筑犹存。北有花篮厅、满堂轩,长窗及挂落均为银杏木制,雕刻精细。东南一隅,书房自成院落,环境最为幽静。现属市控制保护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