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阊门内街坊:刘家浜1尤先甲

(2015-10-21 07:19:53)
标签:

文化

金阊门旧事

刘家浜

尤先甲

分类: 往事如烟

阊门内街坊:刘家浜1

——金阊门旧事之十五

我楚狂人

吴趋坊的横巷中近黄鹂坊桥一头有刘家浜,也是比较重要的一条街坊。刘家浜西头与石塔横街斜斜对接,连专诸巷。长263.8米,宽4米,原为弹石路面,改为沥青路面,现为长方形砖状水泥道板路面。

据地方史料记载,刘家浜因明朝尚书刘缨宅在本处,且巷南侧又有河浜(民国十六年前后淤塞),故名刘家浜。原为徐胡桥巷,徐胡桥在该巷与吴趋坊交界处吴趋坊上,街巷因桥而又名徐大船巷卢熊《苏州府志》作徐胡桥巷,王鏊《姑苏志》等均作徐大船巷,民国《吴县志》并注“今名刘家浜,在徐胡桥侧”。《姑苏图》标刘家浜,《苏州城厢图》标刘家浜,南侧标河,巷北侧有寺庙(即定光寺),《吴县图》、《苏州图》均标刘家浜。

这样看来,民国年间,苏州城内的小河道有一个集中消亡的时段,天库前、宝林寺前、刘家浜的河道都消亡在民国年间。什么原因?待考。

刘缨(1442-1523),字与清,号铁柯,江苏苏州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 授滕县知县,迁监察御史、太仆少卿。弘治十三年(1500)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兼理松潘军务。予告归家,后起仍巡抚四川。正德二年(1507)改抚湖广。次年二月召为大理寺卿,六月改兵部右侍郎。正德五年正月迁南京刑部尚书。正德八年十二月初十日致仕。嘉靖二年(1523)二月十六日卒,年八十二。

后人评曰:以孝为治,亲亲仁民。心诚保赤,德被海滨。

刘家浜巷内多大宅。18号原为定光寺,26号为潘宅,38号为申宅,39、41、43号为尤先甲故居。尤先甲在清末民初办实业兴教育,造福乡里。武昌起义后,地方士绅劝说江苏巡抚程德全反正,与有力焉。

尤先甲(1843~1922),字鼎孚。祖籍安徽徽州,吴县(今苏州市区)人。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授内阁中书,曾二度调礼部任职。光绪九年父丧归里后,不复做官,居苏州从事桑梓公益及经商。光绪十六年,江南水灾,与众绅筹集款项,督员分赴灾区按户查放。后每遇有灾均劝捐放赈,因而得清廷奖赏花翎侍读衔及三代二品封典。光绪二十二年,据《马关条约》苏州辟为通商口岸,奉命与潘祖谦(济之)任勘地公所董事,勘划租界地。后应在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之邀,参与筹建苏纶、苏经两厂事宜。当年投资银2万两,创设同仁和绸缎局,成为苏州该业之冠。光绪二十六年,为保障地方治安,与众绅筹设团练局,自任北路局董。光绪三十一年,与在籍湖北学政王同愈等筹设苏州商务总会,并推选为首届总理,后连任五届总理及议董等职,长达十余年。同年科举废除后,苏州成立长元吴学务公所,尤先甲任会计议董。光绪三十二年,为收取苏杭甬铁路权,成立苏省铁路公司,他任该公司驻苏分公司经董。当年参加张謇等在沪组建的预备立宪公会。宣统元年(1909年),苏省发起裁厘认捐实行营业税的运动,成立全省认捐事务所,分设江宁、苏州两处,他任苏州事务所所长。期间曾先后出任南洋劝业会吴县物产会会长、清廷农工商部咨议等职。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与孙昭晋、江衡等人前往抚署,劝说巡抚程德全反正。中华民国建立后,除理商务外,并兼事公益慈善事业,先后办理官粥局、民团局、平粜局,经营五亩园学堂儒寡会经费,创办遂初小学、城西幼稚园等。民国11年(1922年)10月23日病逝于苏州。

阊门内街坊:刘家浜1尤先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