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阊门外街坊:山塘街1——金阊门旧事之四

(2015-08-16 08:44:06)
标签:

文化

阊门旧事

山塘街

概述

分类: 往事如烟

阊门外街坊:山塘街1

——金阊门旧事之四

我楚狂人

我曾经给学生的论文集作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是怎样的一条街,白居易在这里沉吟,张溥在这里徘徊,《红楼梦》开篇写它,《姑苏繁华图》画它,弦索叮咚的弹词说它,水袖飘飘的昆曲演它,颐和园里有它的背影,虎丘山下是它的故家。”不错,这就是阊门外的山塘街,被许多文史学者誉为“神州第一街”的阊门外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

1990年到五中任教,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凡是教《五人墓碑记》必带学生到现场。1991年第一次带学生去了五人墓,此后我这样做坚持到了退休。我认为,到不到现场,学生的体验感悟是完全不一样的。记得有一次我的同事沈中老师到五人墓现场上课,苏州电视台教育频道的记者跟踪采访。这位第一次到五人墓的苏州人随机采访我,问我,到现场上课有没有必要?我反问说,你觉得呢?你第一次到五人墓,难道没有感到一种扑面的昂扬之气?没有感觉进入了一个强大的气场?这就是我多少年来一直带学生到五人墓来的原因。这不是走形式赶时髦,这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是为了让苏州人更了解苏州。唯有了解才能有爱。不是吗?

1995年开始,我多次带学生对山塘街进行文化普查。记得1995年“十一”假期,全年级八个班级划片包干地毯式普查山塘街。上塘街到虎丘山门牌是888号,每个班级包干111号,逐户走访调查,获得很多第一手资料。1998年秋,再次普查,收获更多。2001年“十一”长假,再次分专题普查山塘街,收获也颇丰。至今,我的不少学生还有闲来到山塘街走走的习惯。有学生说,他来来回回,山塘街走了不下十次了,每一次都有新感悟。也许这就是他们对家乡情感的寄托。

记得第一次带学生普查山塘街,我带着的班级普查了渡僧桥到新民桥一段,走访了还是苏州茶厂仓库的玉涵堂,走访了还是小学校的冈州会馆,走访了周边老宅,走访了画一般的通贵桥。那时的山塘街这一段基本上就是一个菜市场。现在,这里已经是苏州一个著名景点了。外地游客的山塘街的印象就是靠这一段实验地段建立起来的,真古街搞得像仿古街,叫人扼腕叹息。其实有心人穿过新民桥桥洞,走近更幽深的山塘,在星桥头品一品苏州特有的“生炒两面黄”,在白姆桥凭栏远眺,在五人墓发志士浩叹,在清水绿水桥漫步,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山塘街。

附言:下面是2007年我的同事沈钟老师普查老阊门的照片,更早的普查山塘只有纸质照片,待找出来翻拍后与大家交流。

阊门外街坊:山塘街1——金阊门旧事之四
整修中的水关桥水面
阊门外街坊:山塘街1——金阊门旧事之四
水关桥1
阊门外街坊:山塘街1——金阊门旧事之四
石料
阊门外街坊:山塘街1——金阊门旧事之四
水关桥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