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上的旧砚台——敝帚自珍之十五

标签:
文化敝帚自珍地摊砚台 |
分类: 往事如烟 |
地摊上的旧砚台
——敝帚自珍之十五
我楚狂人
我书架上有一方旧砚台,其貌不扬,看不出材质。这是我插队期间在玄妙观地摊上捡到的旧货,记得摊主要价一毛钱,我没有还价。那时的地摊属于非法的,纯属地下状态,都是生活无计的人拿着家里的杂物出来变钱糊口,还得提防工人纠察队的冲击,提心吊胆。玄妙观三清殿露台的背阴处就常有这样的地摊。我在这里捡到了这方砚台,还有一枚印石。印石下次说,现在只说砚台。
这方砚台,不方不圆,略呈不规则的椭圆形,略见大小头。砚台边缘,呈盆子状的卷边。通体长约cm宽cm厚cm,开有水槽,水槽上方雕有龙头。整个形体看着古拙。其实,这是一方已经坏掉的砚台,面上已经破损,边沿也有坏损。而且肯定不是什么好材质,不是端石、歙石,甚至不是苏州郊区的砚石,从破损处看,呈片状。我让人看过,看不出朝代,也看不出材质,只是感觉有年头了。
奇怪的是,我一见这方旧砚台,就觉得它与我有缘,就想把它买下来。要知道,插队期间我基本没有零钱,连回苏州的六毛钱的火车票也要算好了用,却毫不犹豫,掏一毛钱,买下这明显不能用的旧砚台。不为什么,就为这第一眼就感觉有缘。缘分这东西真的不好说。
幼时学写毛笔字,用的是橡皮砚台。用的墨是油烟墨“金不换”、“五百斤油”,有点臭味。好一点的叫做“极品”,松烟墨,要五毛钱一块,是“金不换”的十倍,买不起。毛笔是一毛钱一支的羊毫,后来有人送了一支“七紫三羊”,还舍不得用。而那方橡皮砚台就陪着我度过了我的蒙童时光。后来发现了家里那方端砚,就用这方端砚了,但是母亲严令禁止我带到学校里。我曾偷偷带过几次,后来就不带了。再后来端砚莫名其妙失踪了。我就处于无砚台状态。好在文革中都用墨汁,那种用颗粒冲出来的墨汁。无砚台也行。插队初期,我得到了这方旧砚台。一方不能用的旧砚台。
就这样,一方不知来历不知材质的不能用的旧砚台,已经默默陪伴我将近五十年了。
这或许就是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