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的“青萍剑”——敝帚自珍之二

(2015-07-09 06:47:28)
标签:

文化

敝帚自珍

父亲

青萍剑

分类: 往事如烟

父亲的“青萍剑”

——敝帚自珍之二

我楚狂人

小学时代,有一次在妈妈的抽屉里瞎翻,见到一样怪怪的东西:红木的,像把尺子,但是两头呈圆弧,又没有刻度,分明不是尺子。仔细一看,发现是分为两截的,似乎可以拔出来。我小心翼翼把它拔出来,原来是把两面开刃的匕首状短剑,虽有锈迹,依旧寒光闪闪。

这把短剑全长七寸,刃长五寸有余,剑面上錾着七颗星星,有“青萍剑”的字样。剑鞘、剑柄是同一色的红木,入匣之后就像是一把短尺,有点伪装的作用。这样的形制没有见到过,后来也没有见到过。

我问母亲。母亲说,这是你父亲的玩物,叫做青萍剑。其实也就是一把漂亮一点的裁纸刀。知道裁纸刀吗?新文化运动后有一阵子流行“毛边书”,也就是不切边的书,看新书时要一页页裁开才能读。这是要读者认真慢读的意思吧?所以当时人案头就有了裁纸刀。那么何以做成剑状呢?母亲说,你父亲是一个武侠小说迷,特别爱看还珠楼主的武侠小说,所以才有了这把剑状的裁纸刀。

恰巧,我也是个武侠迷。我小时候武侠书是禁止的,于是迷上了《三国演义》。以为《三国演义》的人物很有点英雄气。我从小不喜欢《水浒》,总觉得《水浒》的人物不像英雄,更像流氓。于是我向母亲把这把短剑要了过来。母亲开始不肯,说是小孩子玩“快口”(按:苏州人把利器称之为“快口”)不安全。但是禁不住我硬磨软泡,这把父亲的遗物就归了我。

后来,这把短剑的红木剑把、剑鞘脱胶了,要散架了。我就用“玻璃丝”(当时人把透明的塑料丝称之为“玻璃丝”)缠上。这把短剑跟着我下乡插队,跟着我上大学,跟着我到陈墓教书再回苏州,一晃将近六十年了。前几年拿出来,准备把“玻璃丝”解下,把剑鞘、剑把重新胶一下。但是一想,还是算了,留着它的曾经的模样吧。

我也爱读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的小说几乎读完了,还自认为对金庸有点研究,其他如古龙、温瑞安的也读了不少。但是后来的“新锐”我就接触不多了,如黄易。我读武侠小说,是不是也有点父亲的遗传呢?

记得那一年,周秦兄到我陈墓消夏,我们一天一本武侠书,一天一只西瓜,日子真惬意。

见到这把青萍剑,我又记起我的武侠情缘来。

父亲的“青萍剑”——敝帚自珍之二

父亲的“青萍剑”——敝帚自珍之二
青萍剑压在箱子底,拿不出来。下次给大家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