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高标的千灯2二、秦峰塔和顾炎武墓

标签:
旅游姑苏风光申遗九镇千灯秦峰塔顾炎武墓 |
分类: 姑苏风光 |
特立高标的千灯2
——苏州申遗九镇之五
我楚狂人
二、秦峰塔和顾炎武墓
江南多塔,这还是“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时代形成的格局,所以江南古塔大多始建的年代在齐梁时期,其中就包括昆山千灯镇的秦峰塔。千灯秦峰塔始建于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屡毁屡建,现在见到的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重修的样子。即使从重修之日算起,秦峰塔也是千年古物了,是昆山境内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整个苏州少有的几座楼阁式宋塔。
秦峰塔在千灯镇尚书浦西延福寺内,始名“秦驻山塔”,因“秦驻山”而得名。所谓“秦驻山”就是一个小土墩,我在《千墩考》里曾经说过:
秦峰塔是一座楼阁式方塔,砖木结构,四面七级,底层有副阶,通高39.98米,占地面积87.8平方米。整修前,塔整体向东南倾斜,自2层起,平座与塔壁外墙根部均出现了0.46厘米~2.1厘米的裂缝,沉降斜度达15度以上,出现了安全隐患。1994年,千灯镇政府斥资百万整修一新,采用先进工艺保证其安全性,同时尽量使用原构件,最大限度保持历史原貌,对塔进行了维修,重铸塔刹,修复塔衣、腰檐、平座、栏杆、楼板、平梯,恢复了“宋塔”风貌。现在塔下的延福寺也已经重修完工,有善士供奉汉白玉佛像,蔚为壮观。秦峰塔本为延福寺的组成部分,同为梁天监二年始建,同在大中祥符元年重建,只不过“文革”中寺院被毁而寺塔幸存而已。值得注意的是,延福寺是前塔后寺的布局,据说这是唐代之前的佛寺格局,没有考证过,不敢乱说。寺内两株千年古银杏,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叫人赞叹不已。
秦峰塔是千灯镇的镇徽,当地人把秦峰塔、亭林墓,少卿山合称“千灯三宝”。1957年秦峰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建筑。今日的秦峰塔飞檐灵动,铁马叮咚,让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我的朋友昆山陈兆弘先生曾经有专文详细介绍秦峰塔。
千灯最值得一说的文化遗存还有“昆曲之父”顾坚的故居,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庐冢。
顾炎武的墓葬在他的故乡昆山千灯镇顾园,“文革”前后这里是千灯中学校区。现在千灯中学已经异地重建,这里重修了顾氏旧园和相关纪念场所,墓地也修缮一新。但是,历来学术界对此墓葬有争议,有人以为这是衣冠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在昆山陈墓任教,多次到千灯中学交流,也多次拜谒 顾炎武先生墓。我见到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度修建后的顾墓,千灯中学保护顾炎武先生墓功不可没。据千灯中学的老教师介绍,“文革”中顾炎武墓葬曾经惨遭破坏,在破坏时曾发现墓中遗骸云。“文革”惨烈,殃及枯骨。如果此言属实,当破解疑团,应该就是先生的墓葬。
据地方志记载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顾炎武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墓次,墓前碑文云“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顾墓。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籍学者、孔教会主持人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并出资委托亭林先生十二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现在的顾园及顾墓是1997年昆山市政府拨款修复的。
漂泊半生的顾炎武先生,死后还是魂归故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