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生本”与“生本热”的“冷”思考3三、“生本热”与教学相长

(2015-05-25 07:01:02)
标签:

教育

生本教育

生本热

教学相长

分类: 学术争鸣

对“生本”与“生本热”的“冷”思考3

  张长霖  王家伦

(本文发表于《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第4期并收入第五届江苏教育发展论坛论文集)

【内容提要】“生本教育”只是对我国教育的传承,只是教育原则的实施;无所谓首创。目前我国普通教育界的“生本热”已经将生本教育”推入歧途,违背了“教”和“育”的本原;严重影响了“教学相长”,尤其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生本”所谓的教学效果也不过如此。我们的教育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教育必须回归教育。

 

【关键词】教育;生本教育;生本热;歧途;理性思考

 

三、“生本热”与教学相长

2009年年底在浙江某初中校的那次考察,确实听到了不少好课,这些课的共同特征是教师比较成功地完成了角色转换:他们不再是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的引领者,知识传承的参与者。在这些课上,学生学得很主动,也很愉快,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最想见到的教育状态,也是对“生本”教学原则的理想诠释。但是,我们见到更多的是这样的情况:任课教师放弃了课堂主导权,学生讨论跑野马,课前没有引导,课后没有小结。一堂课热热闹闹,忙忙碌碌,就是不知道热闹些什么,忙碌些什么。最极端的例子是这样的:某班学习一篇文言文,任课教师上课说了一句“分组阅读讨论”,于是学生就分组阅读讨论。任课教师没有布置思考题,也没有提出阅读要求。直到下课,任课教师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仅是在讲台上发呆。——当然,听课者也跟随发呆!

2008年,笔者在江苏省某次语文课“活动与体验”的研讨活动上发言,提出了新课改以来课堂活动与体验有游戏化和低幼化的倾向,甚至是为活动而活动。但是未曾想到在“生本热”中更有甚者,竟然为了“生本”而放弃了教师的职责。这难道是某些专家的初衷吗?

于是开始冷静地思考起来:时下的“生本热”到底怎么啦?

孔子主张“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14]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孔子的这一教育思想,在信息化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不要说胜任教学工作了。一个不能跟上时代知识更新的教师是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的,这是常识,不用多言。为了更好地承担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坚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一位高校化学教师无意中说起,一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化工工程师,如果不注意不断更新知识,最多只有5%的专业知识还有用。当时很震惊,后来知道这话说得还有点保留,事实上未必还有这个5%。我们以前总是这样描述宇宙“无边无际,无穷无尽”。但是,现在的学生就不买账了,说,老师,现在的主流学说认为宇宙是有起始和生命周期的,宇宙是有边际的,而且在不断扩大。于是我们发呆。造成这窘境的是因为我们的知识没有更新。

孔子主张的教学相长,实际上就是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合格的引领者。一位已故的教育界同行朋友曾这样说过,他理解的教育的底线是“不要把学生教笨了”。话糙理不糙,说的也就是教师必须是合格的引领者。合格的引领者在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要想让一个教师始终是合格的引领者,只有坚持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并不是一句空话,更不是通过冥想就能实现的;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获得“知不足”“知困”的触动,经过不断知识更新才能实现。现在有一个时髦的提法,叫做“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从何而来?不是从行政命令而来,不是从职称晋升的诱惑而来;而应该从教学过程中的“知不足”和“知困”中来。那么“知不足”“知困”又从何处来?只有从教育实践中师生间发生的思想碰撞中来。“生本热”淡化了教师的作用,客观上也就回避了师生间的思想碰撞。这就让教师失去了“知不足”“知困”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据我们所知,现在教育行政部门辛辛苦苦组织教师的继续教育,收效甚微,一线教师往往还抵触,那是因为一线教师没有教学相长的内需,恐怕根子还在于“生本热”淡化教师的作用。

事实上,由于回避了师生间的思想碰撞,在不利于教师成长的同时,更不利学生的发展。我们读《论语》《孟子》,会发现师生间总在不断辩难,而在辩难中激发思想的火花,提升了对问题的认识。子路可以在辩难中直斥老师迂腐,但是老师却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15]如果没有了师生间的思想碰撞,就不会有这样的教育默契,也就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所以我们认为,“生本热”不利于教学相长,特别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