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大一生
(2015-05-12 07:08:40)
标签:
教育大一生反思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永远的大一生
我楚狂人
五一节家人团聚,我的某名校毕业的外甥女偶尔说起一件趣事:她的母校有一位一直留级大一重读的学生最近在与太平洋某小国政府洽谈购买岛屿的问题。这事很有点传奇色彩。我是一个教师,自然又往教育上想。
思考一
该生能考上这所名校,考分应该不低。但是进了大学居然不会学了,一直留级重读。是不是所谓“高分低能”呢?我看未必。是愿意不愿意好好读的问题。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家长老师管头管脚,动辄得咎,没有丝毫自主,始终处于被动的接收容器的地位。不知道为什么学,怎么学。反正跟着指挥棒转就行。一旦进入大学,没人管了,也就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学,怎么学。于是学习动力没有了,目标没有了,压力没有了,约束也没有了。因此,我们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小学该玩没得玩,中学该快乐没得快乐,大学该学不会学。于是高分进大学,有人跟不上,有人不及格,有人缺课旷课,与高三时判若二人。这怪谁?这怪中学小学管得太死,这怪应试教育。你看真正的有后劲的学生往往是中小学会玩的学生。永远的大一生,在拷问我们的教育现状。
思考二
该生不善读大学,却会做生意。且不说买太平洋小岛何等不着边际,能有此想,说明敢想;能正式启动谈判,能有此举,乃是敢干。如此敢想敢干也应该不是庸人,如此人物读不读大学都一样。所以用考得上考不上大学甚至名牌大学,大学学习成绩好不好来品题人物是荒谬的。其荒谬程度正如小学生追求双百分。小学双百分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大学的考试成绩也一样。这样的例子太多,就不枚举了。
很想问问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准备本质上的变化,让小学生有得玩,让中学生有快乐,让大学生愿意学,会得学,学有所成。
假如我们的教育现状得不到改变,别说永远的大一生,更奇怪的事情也会发生。我愿我们的教育行政部分,教育决策者着眼以人为本,再不要以分为本了。说实话,我听说黄冈高考神话破灭很有点幸灾乐祸。我愿我省的“启东模式”也早早破产,则教育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