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周庄1一、历史上的周庄

标签:
旅游姑苏风光申遗九镇周庄历史 |
分类: 姑苏风光 |
夜雨周庄1
——苏州申遗九镇之四
我楚狂人
我忽然发现,至今我没有好好写过周庄。其实我与周庄的情缘不浅,我是看着周庄得风气之先,神州第一家搞古镇旅游的。看着周庄一步一步走过来。周庄的好几位镇长、副镇长都是我的学生,有的还是关系不错的学生。我应该好好写写周庄。
多少回到周庄,梦里的总还是1977年第一次到周庄,在迷楼左近的小旅馆过夜,细雨敲到着夜窗。那时的周庄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韵。再也找不到了。
一、历史上的周庄
我熟悉周庄,不能不说起两个老朋友,一位是已故的周庄中学老校长金城先生,一位就是我的老同事金福元先生。金城先生是我的苏州同乡,德高望重,又是专攻历史学的,成了我了解周庄的导师;金福元先生土生土长周庄人,博闻强识,交游极广,成了我了解周庄的向导。加上如经营三毛茶楼的张寄寒先生等周庄的一些文化活跃分子都是我的学生家长,所以我了解周庄就更方便些。
周庄古名贞丰里有石印本《贞丰里志》存世,我曾见过。据《贞丰里志》记载,周庄有镇,七百多年,这在江南水乡古镇来说是后起之秀。但是,自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是人类活动的区域。1977年1月,在整修农田的时候发现的太史淀遗址证明了这一点。金城先生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消息,并和我一起为保护现场呼吁。可惜破坏很严重,金城先生收集到的陶片,不同的花纹就有七十多种,可见丰富。
太史淀遗址位于周庄镇王东村北太史淀湖泊之下。为一处新石器时期早期遗址,南北大约1000米,东西500米。采集到良渚文化的黑皮陶飞禽纹双耳罐等陶器9件;石犁、石斧、石锛等石器40多件和动物骨架5件,木井圈3组。另外还发现汉代陶井圈、宋代带榫砖井等影青瓷片和铜钱。太史淀遗址是一处面积巨大、堆积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目前遗址大部分仍位于湖水之下,宋以前这里是世代聚居的村落,由于湖水冲刷,文化层逐渐卷入水中,陶器碎成陶片,石器沉在水底。太史淀遗址新石器遗址,文物数量丰富,保存完整,特别是木井圈的发现,是先民定居的实物资料,十分珍贵。
从太史淀的文化堆积层来看,周庄的历史远不止《贞丰里志》所说的七百多年。
周庄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的边缘,又处在苏州下属的昆山、吴江、吴县交界处,历史上曾经划归吴江。如沈万山就被说成吴江人。有没有归吴县管过?考证不清,说叶楚伧是吴县人大约是误传了。
明清两代,江南经济文化都高度发达,渐成高地,周庄也如此。明清之际,苏州文人纷纷举义旗抗清,吴江吴昜(吴日升)抗清,与清军激战与周庄的长白塘,悲壮战败,全军覆没。
清代后期,太平军势大,建苏褔省,江浙两省清军的最后根据地就是水网深处的周庄。《贞丰里志》记载了“扎营坝”一事,我考证如下。
陈墓与周庄交界处有一处十分吓人的地名,叫做“杀人坝”。初一听,觉得这里应该是发生过惨烈的血案,或者发生过战争,或者就是做过死囚刑场。但是,都不是。这里既没有听说发生过惨案,也没有听说过发生过战争——这里距离发生著名抗请战争的长白塘还有一段路,这里更没有做过刑场。这样“杀人坝”这个地名就显得完全没有道理了。
查阅石印本“周庄志”《贞丰里志》,在晚清一段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太平军苏福省阶段,周庄集中了一批忠于清政府的力量,组织了一支民团武装进行保卫工作。乡民费保剽悍善斗,公推为团首。民团驻扎在周庄与陈墓交界之处,因此百姓称此地为“扎营坝”。我看到这里不禁眼前一亮。根据方位,“扎营坝”与“杀人坝”暗合。莫非“杀人坝”是乡民无文化,把“扎营坝”读别掉的结果。
但是,这只是猜想,需要证明。我就用吴方言与当地老人交谈,有意谈到“扎营坝”,而当地老人听了,就当作“杀人坝”,“音谬”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再加上《贞丰里志》的佐证,应该可以得出结论了。不过毕竟没有实物证明,所以不是铁证。
长白塘、扎营坝,都证明周庄虽然远离中心城市,却一直是很活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