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议论文“三要素”与平民作文教学的建构3

(2015-04-22 07:04:36)
标签:

教育

写作教学

议论文

三要素

分类: 写作杂谈

议论文“三要素”与平民作文教学的建构3

                      ——与潘新和教授商榷

王家伦  张长霖 [1]

(《语文教学通讯》20154A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内容摘要】教学议论文与学术议论文是两回事,前者虽甚为低级,却是今后发展的基础。议论文三要素为教学议论文的要素,是中学生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必须。中学语文教学没有培养写作精英的任务,能让中学生比较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成功,这就是平民作文教学。事实证明,从三要素入手学习议论文,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议论文;三要素;教学议论文;平民作文教学

 

三、“平民作文教学”与“精英作文教学”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普通化、大众化、世俗化、通俗化者,称之为“平民化”。相对于“平民化”而言,“贵族化”就像一处美轮美奂的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被绑上了“贵族”的战车,“贵族化”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潘教授的“三要素”又在推波助澜!这正如当今的城市,“贵族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平头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难,“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曾几何时,“现在的语文教学再也培养不出鲁迅、茅盾”的论调甚嚣尘上,一度将中学作文教学视作“作家培养基地”。其实中学教学从来不承担培养作家的任务,就如不承担培养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的任务一样。再说鲁迅和茅盾根本也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学校培养出来的。“现在的语文教学再也培养不出鲁迅、茅盾”本身就是一个荒谬的观点。我们的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公民素质教育,这是长期不被正确认识的事实,于是就在写作教学中冒出“现在的语文教学再也培养不出鲁迅、茅盾”的谬论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是写作教学的专家,仅是因为长期执教于一线并对中学写作教学具备一定的了解的普及工作者而已。我们认为,中学语文教学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培养作家的任务,也就是说不承担培养写作精英的任务。

我们的教育究竟为了什么?是为了培养“肉食者”还是“菜食者”?当然,各人的需求不同,我们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但绝大多数为“菜食者”是必然。就写作而言,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主要由他本身的内外因所决定。如李白与杜甫,几千年就只能出那么两个;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几百年就只能出那么几个;鲁迅、茅盾、巴金等,几十年就只能出那么几十个。而他们的那些“同学们”,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就无法站到他们的高度。如果作家依靠中学写作教学培养,那么,作家岂不是可以批量生产了?这就是把平民教育与精英教育混为一谈的荒谬。

当然,能写“学术议论文”者不一定是作家,作家也不一定能写“学术议论文”,但就“写作精英”而言,两者应该可以相提并论。

对广大中学生而言,写议论文能写通句子,能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就是成功。就如课程标准所言“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④所以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必须走“平民化”的路,从最基本的要求扎扎实实做起,就如先填饱自己的肚子。这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就能发现可操作性极强的“旧”三要素的优越性了,因为“旧”三要素至少可以让普通学生学会简单的说理。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旧”三要素的提法尚不完整,正如潘教授所说的“‘三要素’不能并列”。然而,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的“新”三要素出台之前,“旧”三要素还是最佳选择。就如写记叙文必须遵循也是无法并列的“记叙六要素”;就如我们明知高考的种种弊端,但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前提下,不得不依靠它年复一年地选拔人才。

另外,从解放初的1952年到2010年,我国的人口从5亿7千余万增加到13亿4千余万,当今人数为解放初期的2.3倍余,而我国大学招生的人数从79千暴增到657万,现今大学的招生数为解放初期的83倍余。或者说,解放初期每1万人中有1.37个人能被大学录取,而如今,1万人中有48.9个人能被大学录取,就录取比例而言,当今为解放初期的35.69倍。⑤按传统的观念,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教育投资,改进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模式,高中生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招生逐年增加合情合理。然而,大学招生人数出现如此快速的激增,已经使大学教育在一定意义上从精英教育演变为“准”平民教育。在这种背景下,一大批难以胜任精英教育的学生正在“被”精英教育,大学生群体的差异在进一步扩大。所以说,即使就大学写作教学而言,潘教授所提的“新”三要素也适应不了当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更何况潘教授针对的是中学作文教学。——这点,潘教授在《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中已经告诉了我们。



[1] 作者介绍

王家伦(1949——)男,汉族,江苏昆山人,文学学士,苏州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语文课程。

张长霖(1948——)男,汉族,江苏苏州人,苏州市第五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兼职导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古典小说、苏州地方文化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