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二十六吴中太伯庙
(2015-03-26 07:39:35)
标签:
文化泰伯诗咏赏析吴中太伯庙马臻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二十六
吴中太伯庙
【元】马臻
茫茫天地里,元气是贞魂。至德推三让,无称见独尊。
古今时自变,尸祝礼常存。再拜炉烟晚,长歌出庙门。
(《霞外诗集》卷三)
【赏析】
马臻,约公元1290年前后在世。字志道,别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宋亡后学道曾隐于西湖之滨。马臻以书画名于世,尤善花鸟、山水。马臻诗文常流露遗民情绪,多豪逸俊迈之气,虽为黄冠,并不总以枯寂恬淡为高。所著有《霞外诗集》十卷,《元诗选·初集》录其诗二百零四首。生平事迹见龚开仇远等《霞外诗集序》《武林玄妙观志》卷三、《元诗选·初集》小传等。
马臻的五言律诗《吴中太伯庙》写来无尘俗气,的确是高士风骨。
诗歌首联说茫茫天地间,有一股元气,那就是忠魂。“贞魂”,忠贞的灵魂。“天地”“元气”之说,道士本色。这里的元气更是正气的代名词。
首联写的是宏观,颔联就集中笔墨于歌颂对象了,泰伯三让乃“至德”,唯有高风能独尊。
颈联说,古今时移世易,但是太伯庙祭祀长存。“尸祝”就是祭祀。但是一说“尸祝”就有点“专业化”的意味了。
尾联说,香炉袅袅,暮色将垂,再拜致敬,长歌一曲,飘然而去。尾联寓情于事,有仙灵气。学的是唐代道士吕洞宾“三笑过洞庭”的句法。黄冠子毕竟是黄冠子。
大德五年(1301)马臻从正一道领袖天师张与材至燕京行内醮,不受道秩,辞归。至大年间,天师命为佑圣观虚白斋高士,亦不就。一让道秩內醮,再让高士虚名,与泰伯三让心灵相通。道士做到马臻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有道之士了。
(张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