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五姑胥行

(2015-03-03 07:51:43)
标签:

文化

泰伯诗咏赏析

蔡襄

姑胥行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泰伯诗咏赏析选读之五

姑胥行

【宋】蔡襄

香泾无故流,胥台有余基。太伯以德启,后王结心师。夫差昔好战,戈矛临越陲。天蟹须食稻,未拯吴人饥。

于今十一贡,贫甚吴王时。全吴古都会,腴田溉湖陂。雨适小变,数米不足炊。吾知事本末,本末何由知。

家户徼福利,坐输黄衣儿。平籴连拖漕,入朵天兵颐。囷窌不夕储,势若偷生为。长虑且后顾,荀卿有良规。

(《端明集》卷一)

【赏析】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号莆 阳居士,谥号忠惠,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著有《茶录》《荔枝谱》等书。蔡襄曾主持建造了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泉州洛阳桥,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且学识渊博,书艺高深,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蔡襄书法以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

蔡襄的五言长篇歌行《姑胥行》写了别样的苏州——饥荒中的苏州。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姑胥”,苏州别称。

蔡襄的《姑胥行》可以分为这样三层,每层八句。

第一层八句至“吴人饥”,泰伯开国,至夫差好战,采香泾、姑苏台宠爱西施,吴中大饥。“胥台”就是姑苏台。“后王”指泰伯以后的吴王。“天蟹食稻”是说吴王夫差时螃蟹成灾,水稻秧苗被吃。于是假意臣服的越国用蒸熟的稻谷充当种子,“支援”吴国,造成吴国绝收。经济危机是吴国人心不稳的重要原因。

第二层八句至“何由知”,讲时下吴中更贫于吴王时。“”,晴天。良田沃土,风调雨顺,百姓却没饭吃。这种事情很反常,我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事情发生的原因又在哪里?这是很尖锐的问题,更值得深思。

第三层最后八句,点明根本原因,那就是赋税太重,米市不平,民不聊生。“徼”,求;“输”,送给,捐献:“黄衣儿”,宦官;“囷窌(qūn jiào”粮仓。作者在篇末表示了深深的担忧。孔子说:苛政猛于虎。蔡襄揭示的这一尖锐的社会矛盾,很有典型意义。而作为一个封建官吏,这样的揭示有非凡的勇气。

蔡襄是一个经济人才,看问题有深度。人祸甚于天灾。蔡襄在警示治吴者重视这个问题。好官啊!

(张长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