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
(2015-02-26 07:53:02)
标签:
文化羊年说羊亡羊补牢反思 |
分类: 谈天说地 |
亡羊补牢
——羊年说羊之六
我楚狂人
“亡羊补牢”是一个使用率很高的成语,辞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亡羊补牢”语出《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见到野兔再召唤猎犬,丢掉了羊在修补羊圈,虽说已经造成了损失,但是可以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防止进一步的损失,因此说这还不算完。这种思维很有辩证性,反映了我们先人的智慧。
这是战国时的故事,说是楚襄王荒淫无度,又执迷不悟,将直言劝谏的大臣庄辛赶出楚国。吴国趁机征伐,很快占领楚都郢。楚襄王后悔不已,派人到赵国请回庄辛,庄辛劝说道:“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则补牢,未为迟也。”鼓励楚襄王励精图治、重整旗鼓。
一个人不可能不犯错误。老人家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不犯错误,一个还没有出生,一个已经死掉。问题是不犯致命的错误,特别是犯了错误善于总结,勤于弥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如果倒过来,犯了错误破罐子破摔,那么真的就无可救药了。同样的,因为怕犯错误,不敢尝试,稍有挫折就裹足不前,那么已经造成的损失无法挽回不说,还失去了挫折带来的警示价值,这就不好了。也许这就失去了一次进步的机会。
其实,亡羊补牢表面上看是一种应急的补救措施,实质上更是一种勇于直面错误的态度。有了这种直面的精神,才有了前进的动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