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与语文:渐行渐远3
(2015-02-23 08:15:58)
标签:
教育语文韩军走火入魔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韩军与语文:渐行渐远3
苏州大学文学院
【内容摘要】特级教师韩军是语文教育改革的弄潮儿,课改伊始,他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口号,但“新语文教育”未见其新;他提出了“反对科学主义”的口号,但语文教学本来就没有过科学主义的盛行。当然, 韩军老师提出的“举三反一”“文言回归”,颇有见地,但矫枉过正也随之出现。最近,韩军老师就《背影》提出了主题为“生命链‘承接延续’”的见解,并用自己多次的课堂教学支撑;这种见解不但站不住脚跟,而且很可能把语文教学导向异端,直接受害者就是学生。
【关键词】韩军;非语文;背影;错误导向
(登2015年第2期(初中刊)《语文教学通讯》,略有改动)
三、如今的“走火入魔”
由此,我们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父子情深”故事,这是一个“祖、父、子、孙,又祖、父、子、孙的生命之水不息流淌、不断传递的故事”!(生命链“承接延续”的角度)
这是一个漫长的、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永世传承,香火旺盛!每一男人,就像一节根,根生树,树生干,干生枝,枝生茎,茎生花,花结果,繁衍生息,枝繁叶茂。如此下去,就会繁衍成一个宏大的图谱,一座宏伟的森林,这是一幅由人生到家庭、到家族、到民族的图谱,是一座森林。
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个观点,2011 年9、10、11 月,他“在凯里、成都、乌鲁木齐、贵阳、合肥、石家庄六讲《背影》公开课”,⑽也就是说,他为此“巡回演出”了多场。对此,我们不得不作些杞忧。
文本的含义是多元的,对文本的解读,本来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有时候,解读超出了作者自身,也不是什么怪事,就如对那部《红楼梦》的各家解读,有些早就超出了曹雪芹本身的认识范围,就如蔡元培看出了“金陵十二钗”是清初诸名士那样。但是,文学解读与语文课堂解读毕竟不能画等号。中小学语文课堂解读不能“超文本”太多。如果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进行这种“超文本”解读,岂不是就乱了套了吗?《背影》“父慈子孝”的传统认识早已被权威文化所认同,早已深入人心。事实上也给朱自清与其父亲的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一旦颠覆这一共识,将在学生中造成怎样的影响!虽然说韩军老师与我等再也不必为考试而发愁,但到目前为止,各级考试还是甑别学生、选拔学生的最为公平有效的途径,学生毕竟必须要参加层层的考试,就需要一个公认的答案,一旦因此而失分,谁能担当这个责任?这是小处而言。大处言,“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必须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其他什么人。韩军老师的这一颠覆,《背影》还是朱自清的《背影》吗?
退一步,我们先假设韩军的这个“新解码”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即使通过他声情并茂的课堂教学,能真正意义上理解的学生又有几何呢?我们以“小人之心”忖度,韩军老师所借来上课的班级,不大可能是占大多数的、处于一般或较低水平的普通班级吧!对文本作如此的深度解析,一般学生能接受吗?我们认为,对占大多数的一般的“平民”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深文浅教”,甚至是对文本的“不求甚解”⑾所以说,如此的解读,对绝大多数的学生而言,没有实用价值。更为可怕的是,如果那些被当作“小白鼠”的比较优秀的学生如果接受了那种“新解码”,因此造成考试失分的灾难,这该由谁来负责?
我们认为韩军老师如此解读文本是“抢了大学中文系老师的饭碗”,在大学中文系课堂,如何“建构”“解构”没有固定的标准,反正就是接触一种思维模式。中学则不同,我们是要尽可能的把复杂难懂的东西变得浅显易懂,教给学生。而不是故弄玄虚。韩军老师的这种“解构”如放在《百家讲坛》,或许能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但他却放错了地方,放在中学课堂就是误人子弟。
至于韩军老师的这种解读是否正确这个问题,四川师范大学的刘永康教授⑿和李华平教授⒀有文专门与韩军老师商榷,所言甚为得体,我们也不准备赘述。我们认为,韩军的这种“新解码”站不住脚跟!这就是我们说的“渐行渐远”。
我们还想说的是,韩军确实是在“否定之否定”,他是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自己陷入的误区,但接着又全盘否定了自己的正确认识,进而变本加厉地加固自己的认识误区。也就是说,韩军老师“走火入魔”的程度越来越深!——回来吧,韩军老师,语文教学需要你继续“登高”,需要你为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添砖加瓦!
注
⑴韩军.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精神——关于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习,1993,01
⑵⑸⑹⑼韩军. 循故求新 激浊扬清——再论“新语文教育”[J].中学语文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2004,(12)
⑶王家伦,赵黎丽.语文必须姓“语”的哲学思考[J].语文教学研究,2011,(05)
⑷韩军. 从文以载“道”、文以交际、文“道”合一到文就是道——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思潮简论[J].中学语文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2002,(04)
⑺韩军.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八大关系[J].中学语文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2001,(07)
⑻韩军.我们该给“文言”什么待遇?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J].中学语文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2001,(07)
⑽韩军.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背影》新解码[J].语文教学通讯,2012,(1B)
⑾王家伦,孙秀娟.好读书不求甚解——对文本解读的理性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版),2014(07)
⑿刘永康.回到语文教学的正确轨道上来——就《背影》的教学与韩军老师商榷[J].语文教学通讯,2014,(11B)
⒀李华平.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1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