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诗咏赏析》集外编之七谒泰伯庙四十韵(节选)

标签:
文化吴文化泰伯诗咏赏析集外编朱彝尊 |
分类: 学术争鸣 |
《泰伯诗咏赏析》集外编之七
我楚狂人
谒泰伯庙四十韵(节选)
【清】朱彝尊
沮漆寻源合,江蛮相土弘。古公遗哲嗣,内传有明征。肇迹贻谋远,先几脱屣能。帝心惟季度,祖武得昌绳。句曲诛茅始,衡山采药曾。屈伸等龙蠖,游息喻鹪鹏。三让声何忝,群黎爱莫惩。稻田占乐岁,(泰伯围田城内。)瓜瓞启新塍。洌井深堪汲,高墉近可乘。讴歌顿洋溢,狱讼省侵陵。化被仁风厚,经传至德称。(宋徐侨请更《论语》名《鲁经》。)玉舆初弗顾,黄屋讵难胜。陆云碑狱讼,载归讴歌屡。(请能舍玉舆之贵,永袭皮冠之迹。)
吴中自古仁风厚
朱彝尊(1629年~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朱彝尊死后十七年,葬于嘉兴百花庄其曾祖朱国祚墓南五里。
从诗题看,朱彝尊的《谒泰伯庙四十韵》应该是长达八十句的排律长诗,但是这里只得二十六句,应该是节选。诗中有夹行注,从口气看应该是作者自己加的。现用括号以示区别。
节选部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开头八句至“得昌绳”讲泰伯奔吴,中间八句至“启新塍”讲泰伯开创吴国,最后十句讲流惠后世。
第一层开头八句至“得昌绳”讲述泰伯知道太王的心意,让位弟弟季历,终能传位姬昌,昌大周族。第二层八句,讲泰伯避位奔荆蛮,奔走四方,最终在吴国落脚。最后十句,讲泰伯定居吴国,开创了良好的民风。
朱彝尊这首诗讴歌了泰伯让国,开创了吴国和谐民风的功绩。但是“采药衡山”一说颇有疑问。虽说屈原《天问》中就提出了采药衡山的疑问,但是后来还是有人采此一说。其实“采药衡山”是“荆蛮”一词的误读,想当然耳。至少现有的资料证明,泰伯是没有到过南岳衡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