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寄林屋2

(2014-08-11 07:01:32)
标签:

旅游

苏州

西山

林屋山

历史

分类: 姑苏风光

情寄林屋2

——吴中名山记之四十

我楚狂人

如今的林屋景区扩大了许多,山下开辟了万亩梅园,广植各种珍稀梅花,成为香雪海之外的又一赏梅佳处。梅花盛开时,这里游人如织。我们这次去林屋,见腊梅刚刚吐蕊,散发着迷人的清香;绿梅含苞待放,枝头刚刚现出俏丽。赏梅时节还远没有到来。

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林屋洞是成名极早的老景区。《吴地记》载: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远世莫能测。吴王使灵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禹书。《郡国志》载:洞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峨眉,南接罗浮,北连岱岳。东有石楼,楼下两石,扣之清越,所谓神镇。《玄中记》载:吴国西有具区(案:太湖古名具区),中有包山。洞庭地下,潜通琅邪东武山。山穴道一名椒山。哀公九年,越败吴夫差于夫椒,即此是也,又名洞庭山。吴大帝(案:即孙权)时,使人行二十余里而返,云上闻波浪声,有大蝙蝠如鸟,拂杀火穴中,高处照不见巅,左右多有道人马迹。禹治水过会稽,梦人衣玄纁,告治水法,在此山北钿函中,并不死方,禹得藏于包山石室。吴人得之不晓,问孔子云:王居殿,赤鸟衔集庭,此何文字?曰:‘此禹石函文也。’《五符》载:林屋山,一名包山,在太湖中。下有洞,潜通五岳,号天后别宫。夏禹治水,平后,藏五符于此。吴王阖闾使灵威丈人入山,所得是也。《真诰》载:包山下有石室银房,围百里。又有白芝隐泉,其水紫色。《战国策》载:句曲山间有灵府,洞庭四开。古人谓为仙坛之灵区,天后之便阙,清虚之东窗,林屋之隔杳。众洞相连,七涂九便,四方交达。天后者,林屋洞中之真君。住在太湖包山下,灵威丈人所得灵宝符处也。

综上所述,林屋洞的传说已久,最早可追溯到大禹时代,后来吴王阖闾得到了禹书,可惜不懂玄妙。又说是林屋洞极深,可以潜通五岳,云云。总之,林屋洞历史悠久,极具神秘色彩。而且这一切都见诸典籍,那就不是道听途说了。

正如此,林屋洞被列入道家“十大洞天”之第九,号称“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所以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

林屋洞何由得名?据说因为洞内广如大厦,立石成林,顶平如屋,故称林屋。林屋洞原有雨洞、丙洞、旸谷洞三洞会于一穴,因文革中开山采石,现仅存雨洞及旸谷洞上下两个洞口。现在的林屋洞,开放面积约 18公顷,为典型的石灰岩地下厅式溶洞。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时而狭窄仅容人弯腰过,时而开阔如广庭,曲折幽深,变幻莫测,扑朔迷离。洞中有石室、龙床、银房、石钟、石鼓、金庭、玉柱、白芝、金沙、龙盆、隔凡门、石燕、隐泉、鱼乳泉等诸多石景,惟妙惟肖。

情寄林屋2

情寄林屋2

情寄林屋2

情寄林屋2

情寄林屋2

情寄林屋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情寄林屋1
后一篇:情寄林屋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