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寄林屋1

标签:
旅游苏州西山林屋山王迈老师 |
分类: 姑苏风光 |
情寄林屋1
——吴中名山记之四十
我楚狂人
多少年没有去林屋了?无数次过门不入,不想林屋景区变得这么大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第一次到林屋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那时,我已经在昆山的那个水乡小镇任教席了,回苏州休息,到西山探望正和学生一起在林屋山下“开门办学”的 王迈老师。那时还没有太湖大桥,到西山岛的途径就是轮船,西山班轮船码头就在我胥门万年桥堍的接官厅,那次还带着王老师的爱子真扬师弟一起去的。
笃悠悠的轮船足足开了三个多小时才穿过太湖一角,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的西山岛,那时的西山班轮船码头在西山煤矿附近。轮船靠岸后,挤上了环岛的公交车去林屋。那时岛上只有两辆破旧的公交环岛行驶,那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一见到王迈老师,他就迫不及待地“献宝”,拿出在西山偶尔得来的一枚铜镜和一株木灵芝炫耀。铜镜是神仙灵兽晶,品相极好;木灵芝年份足够,株型完美无缺,王老师甚是得意。我的老师就是这样的老小孩。
当天下午,我随王老师游林屋。和王迈老师出游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他肚子里的掌故太多,总能听到许多离奇古怪的东西。我们从王老师他们借住的村子出发,沿着蜿蜒的山村小道,七拐八拐,拐到了林屋洞。如今这些小村和小道早已踪迹全无了。
林屋洞在文革期间完全荒废,甚至已经被淤塞。我随王老师去的时候,也只是最外面的洞厅清淤完成,大约也就是现在开放的洞口的那四分之一范围,开着简单的几盏照明灯,实在看不出什么好来。那时,我已经借文革大串联之机见识过西南诸省的大溶洞,所以只觉这个“天下第九洞天”兴趣索然。
从洞中回出来,上坡去看了后洞口的摩崖石刻——现在是直接穿洞而过,出洞就能见到的。然后就去山上看林屋山的湖石。那时的林屋山并没有像样的山道,上山就是在湖石的缝隙中穿行。有时生怕迷路,就爬上石头看看方向,再在石缝中钻。就这样一路穿行到山顶。这比钻假山过瘾多了。
林屋山满山都是灵气十足的太湖山,千姿百态,各具“瘦漏皱透”之神韵,哪一块拿到园林里都是珍品,真是叹为观止。但是,我更希望这些湖石能好好在林屋山存留,如果大家都贪婪地把这些天地造化的尤物霸占了,那么后人就再也见不到美丽的林屋山了。
当年荒草凄迷怪石嶙峋的林屋山给了我梦一般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