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2014-07-19 07:19:05)
标签:

旅游

苏州

上方山

茶磨屿

治平寺

分类: 姑苏风光

上方山记2

——吴中名山记之二十七

我楚狂人

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茶磨屿景区包括治平寺、范成大祠堂、望湖楼茶室、小天台、石观音、茶磨山房。

茶磨屿俗称茶磨山和上方山一样,是吴山山脉,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横山山脉的东面的余脉,是一个极小的小山包,高仅32米。屿者半岛也,因为吴山山脉至此突出于石湖水面一角而得名。

茶磨屿极小,但是却是名胜古迹密集的地方,足可令游人驻足。茶磨山南有治平寺、石湖草堂,山上有观湖佳处望湖楼茶室,山东有范成大祠堂、茶磨山房、石佛寺等。

从上方山森林公园大门进去,右首上小山坡就是治平寺。治平寺,旧名楞伽寺,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僧法镜所建,大约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了;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改今名。隋初平陈,越国公杨素把苏州城搬到石湖边,即所谓“新郭”,治平寺就是杨素的临时办公地点。寺内现有越公井,相传为春秋时所凿,杨素加以浚治,以供军民饮用,故名“越公井”。寺内一株古银杏树龄达三百年以上,高二十余米,树干周长三米左右。清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六次到石湖,治平寺是他驻足小憩之地,留下《治平寺》等诗篇。治平寺是极清幽的地方,去年在银杏叶铺满庭院时我独自去治平寺赏落叶,那情景叫人悠然神往。我曾作《治平寺记》一文记载之。

治平寺后有石湖草堂,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寺僧智晓所筑,明代蔡羽《石湖草堂记》云:左带平湖,右绕群峦,负以茶磨,拱以楞伽,前阴修竹,后拥泉石,映以嘉木,络以薜萝,然群翠之表。明唐伯虎、文征明、王守、王宠、汤珍常在此雅集。文征明为草堂题额,唐寅书联。后人曾在此立“五贤祠”,纪念五人。乾隆南巡时特赐联额。石湖草堂修竹掩映,卵石小径曲折,时闻鸟鸣蝉声,如隔尘俗。

石湖草堂之侧有小道,小道分两岐,上山可到望湖亭,再下山到范成大祠堂等处;循山而行则直接到石佛寺、茶磨山房和范成大祠堂。

上望湖楼的山道绿树掩映,甚是清幽。望湖楼建在茶磨屿山顶平台上,是面湖的楼阁式明轩。楼前有石砌平台,可以喝茶观湖。因为平台前临悬崖,没有树木遮挡视线,所以视野分外开阔,石湖景色尽收眼底。这里小憩,实在是心旷神怡,是闲来观湖的绝佳去处。

过望湖楼,循小径下山,就到俗称范成大祠堂的范文穆公祠。范文穆公祠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20),正德十五年(1521年)正式落成,由监察御使卢雍为纪念宋参知政事(副宰相)、“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而建。祠堂背山面湖,风光绝胜。祠堂原有宋孝宗御书石湖御碑,田园诗碑,范成大像称为三大镇祠之宝;现仅存明代摹刻的范成大手书六十首《四时田园杂兴》诗碑七块,弥足珍贵。范公祠又称石湖书院,为明代沈周、唐寅、文征明等吴中才子读书作画雅集之地。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范公祠庭院寂寂,清雅肃穆,廊间书条石收集了很多范成大的作品和相关资料,令人观摩之余,玩味不尽。

范公祠南侧是茶磨山房,为硬山式三开间建筑,东侧有轩屋三楹。清高宗第二次南巡石湖,在此观看石湖渔民捕鱼后,写下《观打鱼歌》一首,现御碑犹在屋内。此轩屋与相邻的茶磨山房组成一条形象的旱舫,俗称御碑舫,面朝石湖。现还存民国十三年(1924年)《重修石佛寺记》碑立于山房内。

茶磨山房下即石佛寺,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始建于南宋,依山而建,就山岩琢出观音像一尊,高一丈有六,神态飞动。后佛像几经重修,现崖间观音像为明代遗物。清乾隆帝南巡至此,为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

洞前小溪上石崖架一石梁,称“小天台”,仿天台山石梁飞瀑的意思,似乎儿戏的味道。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上方山记2二、茶磨屿与治平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