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方山记1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2014-07-18 13:30:44)
标签:

旅游

苏州

上方山

御道

程泰祚墓

分类: 姑苏风光

上方山记1

——吴中名山记之二十七

我楚狂人

苏州上方山,位于横山山脉的最东北滨临石湖处。这里是苏州少有的山水相映的风景绝佳处。狭义的上方山是指楞枷塔院所在的山峰,但是我们通常把相连的宝积山、茶磨屿也统称上方山,也就是说从楞枷塔院一直延伸到行春桥首。

整个茶磨屿到上方山是一连绵的山体,有点像一柄如意。上方山峰是如意头,高92米,向北蜿蜒,中间宝积山稍稍隆起,高四十多米,也就是现在的金光大佛处,如同如意柄上隆起处,末尾茶磨屿又一隆起,如同如意尾部的勾起。苏州人一般也就把整个山体统称为上方山。

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茶磨屿南侧,有一上山的石砌山道,是为乾隆御道,据说是为清乾隆帝上山赶建起来的山道。御道自乾隆行宫遗址起蜿蜒至郊台,再沿山脊直上上方山。御道全长一千米左右,由石片呈佛珠状排列筑成,宽约一米,每隔十米左右就嵌有古朴的吉祥图案,如麒麟,蝙蝠,双钱,宝瓶等等。过郊台和金光大佛,林深树密,现在是猕猴放养区域,时见猴群在树梢跃过,平添野趣。

郊台位于金光大佛的北侧,是吴王在祭祀天地的场所。“郊庙”是天子才能举行的国家大典,诸侯“郊庙”就是“僭越”。吴国自周章始封为“子”爵,但是吴国君寿梦不甘为“子”,继楚国之后,自称“王”,所以会有“郊台”遗迹。郊台现仅剩一台状小丘,近旁磬石上有民国老人李根源所题郊台两字,古拙有雅意。

郊台南侧紧邻金光大佛,金光璀璨的弥勒巨型坐像雄踞宝积山山顶,离山数里即能见到。但是因为金光太耀眼,以致有时拍照时会拍不到。大佛前有宽大而气派的石级,直达山脚。这是上方山的新景点。据说宝积山是因寺而得名的,宝积山麓,原有宝积寺为隋大业四年(608年)僧永光建,即原楞伽寺,说是宋代改名宝积寺,寺名是苏州籍参知政事丁渭命名的,希望其香火鼎盛,如同积宝。上方山治平寺原有上、中、下三院,宝积寺即其一。现宝积泉在原宝积寺旧址上新建。丁渭人品不佳,为官有奸险名声。苏州场门外广济桥南侧有丁家巷,就是丁渭旧居处。这次石路商区西扩,丁家巷这个地名又要消失了。

由御道南行,有一岭,道分两股,一道西行下山,到桃花源,也就是原来的上方山果林场;一道东折,继续上行,直达楞伽寺塔院。楞伽塔俗称上方塔,始建于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由吴郡太守李显建,重建于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塔壁留有多处宋代铭砖。如今这座宋塔,是七级八面楼阁式佛塔,塔身为砖结构。楞伽塔近日大修一次,已经竣工。重修前塔高23米,各层高度依次递减,平面大小亦相应逐层收敛;整修后新增塔刹及大修破败的最高三层,塔身增高2米多,更觉风姿绰约。乾隆数次到此,留下《雨中游上方》、《上方山楞伽寺》、《游上方山》等诗作。此塔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楞伽塔院是石湖边的制高点,视野格外开阔,西望吴山群峰起伏,北边远眺沧浪新城高楼林立,东面石湖湖光潋滟景色如画,南望吴中新城和国际教育园欣欣向荣。是一登高佳处。

上方山脚下有程泰祚墓,这是从古城西边天冱路(劳动路)移建的。程泰祚是清初琉球国贡使,归国时海上遇到负伤,逗留中国,病逝于苏州,原葬地在胥门外天冱路原三十三中校址处,后道路改造,移葬上方山。程泰祚是宋代理学大师程颐、程颢的后人,在琉球传授儒学甚力。其子程顺则一生两次赴福州求学儒术,三次赴京入贡,历任接贡存留通事、进贡北京大通事、进贡正议大夫、隆动紫金大夫加衔法司正卿、谢恩使臣,为中国儒家思想及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程泰祚墓前,腊梅飘香,恰似其人品。

上方山记1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上方山记1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上方山记1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上方山记1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上方山记1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上方山记1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上方山记1一、御道直上楞伽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