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联办班的实验合作者10五、研究性学习的合作者3
(2014-03-08 08:56:35)
标签:
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合作者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我联办班的实验合作者10
——我的教学伙伴之三
我楚狂人
五、研究性学习的合作者3
在校内,除了我的语文组同仁外,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最主要合作伙伴有王小阳、陈振康、姚天虬、邵斌、程晓、胡建军各位老师等等 。
王小阳副校长,小我11岁,她是极个别闯入“老三届”专属领地的1977级大学本科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见其优秀。她比她的大学同班同学朱蕴英老师整整小了一轮12岁。王小阳老师从市二中校长助理的位置上调来我校任副校长,主管教学,在我掌管教务处时是我的顶头上司。王小阳老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具体项目并不多,更多地是在探索学科规律和管理程序,也就是在学科实践探索的宏观层面上致力。在王小阳副校长主持下,我们建立了以学习过程的整套记录表格为形式的管理模式,使得研究性学习的流程科学合理,跟踪评估有依据。在王小阳副校长的强有力管理之下,全校的教育资源得到调动,研究性学习成果丰硕。这个期间,我校把各科教师指导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及教师的相关论文汇编成2本集子,命名为《放飞》和《展翅》。后来我们在郁松灿校长主持下继续汇编成《翱翔》等集子。而我们的吴文化研究则单独编成《古吴流韵》(2001届成果集)、《古吴钩沉》(2004届成果集),计划中的《古吴探幽》(2007届成果集)因故未能成书。
王小阳副校长天资聪颖,少年得志,能力过人,有一种巾帼英雄的勃勃英气。王小阳老师是苏州市化学学科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后来王小阳老师应聘担任苏州工业园区第三中学的校长,负责筹建园区三中。但是任期未满一年,就改任书记。个中内情耐人寻味。后来王小阳老师就离开了普教界另谋高就了。可惜了!王小阳老师是一个优秀的教育管理者。
陈振康老师长我2岁,是我的高中老同学,相交已经半世纪的老朋友。陈老师1972年参军回来就到五中任教,真正的五中“老土地”了。陈老师任教地理,酷爱乡土地理,说起苏州掌故如数掌珍。在我接触的吴文化研究者中间,陈老师是最早研究苏州的会馆公所的,也是最早关注苏州东西山的古村落的。陈老师是我搞吴文化研究的最主要的合作者。记得当年带着2004届的同学到西山明月湾、东村、植里的考察;穿过东山镇响水涧,翻越东山廿四弯,到陆巷古村、王翱墓、震泽底定桥、轩辕宫的考察;记得带着来自全省的写作界同行到东山环岛的文化考察,陈老师都激情洋溢地给大家做详细介绍,连带我也得益多多。 学生们,如2004届张昕,至今说起当年的文化考察还是那样地向往。
陈老师性格开朗,生性豪爽,虽说先我而患重病,但是乐观依旧。我们现在是老朋友对老朋友,生病人对生病人,互相鼓励着,乐观地向前走。
姚天虬老师,热情而聪明的年轻人。姚老师出身书画家家庭,有着一种特别的文化气质。姚老师指导的“苏州河道水污染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是我校理工科类型的研究性学习的典型范例。他们考察水道,走访研究所和污水处理厂,自己做实验,取得第一手资料。这个课题出了成果,也出了人才。姚老师现在是化学教研组长吧。
邵斌老师和程晓老师合作的研究性学习课题“蚕丝之光”是我重点跟进的课题。邵斌老师指导的是“蚕”的部分,从蚕种孵化到成蚕结茧的全过程喂养、观察和研究。有一次养的蚕死亡了,邵斌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事故,带领学生总结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方法。这一案例成为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证实了“研究性学习是容许失败的”这一学科特性。邵斌老师踏实肯干,能吃苦,往往工作量超负荷,但是从不计较。邵斌老师指导的学生闯进省生物学科奥赛的复赛,是我校理科仅有的佳绩。
程晓老师,与邵斌老师合作“蚕丝之光”的课题,负责“丝”的问题。程老师做事认真,肯动脑筋,她带领学生参观丝绸博物馆和刺绣研究所,带领学生做扎染进行体验。学生兴趣盎然。程老师带领的是一个年轻的艺术教研组,已经是一个“老资格”的教研组长了,其实程老师还很年轻。
这个“蚕丝之光”的课题,我本来还准备做大的,准备引进历史组和地理组的力量,向丝绸之路的研究拓展。但是我老了,退休了,这要留待后人了。
胡建军老师,我校计算机教学的开拓者,指导“纵横码”卓有成效。后来致力劳技教学和艺术教学,从事金石微雕的指导。胡老师是扬派微雕大师朱云青先生的入室弟子,尽得朱大师的衣钵真传。胡老师以太极拳养气,以书法打底子,把微雕艺术的精髓发掘出来。胡老师的微雕作品以印石边款为主要表现形式,他在一块普通体量的印石的一面,可以刻上整篇《滕王阁序》、《前后赤壁赋》,且勾画了了,充满书法的魅力。神乎其技!胡老师多年指导学生学习微雕技艺,研究微雕艺术特点和微雕发展历史,着实培养了几个好苗子。
胡建军老师是我的太极拳老师,他的太极拳求内涵而不求外观,深得太极拳的神髓。我借助太极拳之力,抵御着疾病的侵袭,得力颇多。谢谢胡老师当时教了我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