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溪可以建三庙4
(2013-11-15 07:05:38)
标签:
锦溪三庙通神道院旅游 |
分类: 姑苏风光 |
锦溪可以建三庙4
我楚狂人
三、重修通神道院
通神道院,位于锦溪古镇西部,原来的西粮库就是占用了通神道院的旧址,上世纪八十年代,朋友周玉春带我去看过,有些殿宇尚存。
通神道院是宋代享誉全国的著名道教圣地,其名声仅次于成都青羊宫和苏州玄妙观。主持修建陈墓通神道院的道人是当时的道教名人蓑衣真人。
通神道院的创始人道士蓑衣真人,俗家名何中立,海州(今属连云港)人。南宋诗人四大家之一隐居苏州石湖的范成大曾编撰《吴郡志》里有这样的记载:“天庆观……殿后通神院……庵额三字,亦御书。先是何道人者……披发癫狂,以蓑衣蔽形,故号蓑衣真道人……”锦溪乾隆本《陈墓镇志》中写道:“何中立,淮安海州人,披蓑修炼。群号‘蓑衣真人’。其所言休咎辄应,摘蓑济人亦皆灵验。宋孝宗南渡时,驻跸(锦)溪上,知为异人,始建庵,以居之,赐书‘通神庵’三字,至今尚存。后栖真于天庆观。庆元三年五月二十二日夜,端坐而化。葬于长洲县(苏州)金鹅乡里燕塘之原。”简单说起来,这个蓑衣真人有点神奇,一是有预言凶吉的大本领,这无疑对风雨飘摇中的南宋孝宗有极大吸引力;二是能以身穿的蓑衣草当药来救人,这也是和尚道士的惯技。这位何道士南下先是落脚苏州天庆观(即玄妙观),并在天庆观得道,所以玄妙观北路建筑还有“蓑衣真人殿”。后来到陈墓(当时应该叫锦溪)爱上了当地风水,结庐而居。在锦溪又巧遇逃难途中的孝宗皇帝,一番凶吉预言,皇帝大为赞赏,下令大兴土木。何道人刻意模仿苏州玄妙观的格局,所以当时的通神道院几乎就是苏州玄妙观的翻版。据说当时有这样的说法,说是全国的道观就是两座半,一座是成都青羊宫,一座是苏州玄妙观,半座就是陈墓通神道院了。这种说法未必可靠,但是足见通神道院一时的规模和地位了。重建通神道院,可以借道教文化而兴锦溪旅游。何况还可以与张家厍的宣卷合起来动作。
陈墓搞旅游不是有缺少有号召力的名人这一先天缺陷吗?周庄至少拉上了财神爷沈万山,况且民国元老叶楚伧是货真价实的周庄人;而迷楼又与南社挂上了钩。千灯更有顾炎武这样的大家为号召。陈墓有此三庙,当不弱于周庄和千灯。我想,锦溪搞旅游的朋友可以论证一下我的建议。
以为然否?
附言:今天进医院第二次化疗,过几天再与大家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