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天南地北 |
山海关畅想
——长城内外之四
我楚狂人
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向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的美誉,多年来,令好古成癖的我魂牵梦萦,今日一遂夙愿。
山海关古称榆关,又作渝关,又名临闾关,向为北方重镇。唐代此地属卢龙镇,这是汉民族与东北游牧部落争夺生存权的焦点地区之一。有宋一代,一直为燕云十六州的归属纷争不休,这是两宋边地不宁的火药桶。明初,有鉴于前朝教训,决定大规模整修长城,其重要工程就是修建山海关。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国伊始,大元帅中山王徐达奉命修永平、界岭等关,在此地创建山海关。此关因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明清之际,著名的巾帼英雄女将军秦良玉曾经镇守此关,威服北庭。努尔哈赤、皇太极的铁骑屡屡叩关遭挫,只得避开山海关绕道喜峰口,进犯京畿。直到吴三桂引狼入室,多尔衮的大军才得以进入山海关。历史上的山海关没有被敌军攻克过,只有被内奸出卖过。这就是山海关的骄傲。
山海关,是平原上的关隘,扼守于华北平原和东北大平原之间,这是中原民族的锁钥,也是万里长城的象征。没有到山海关之前,我以为山海关也就是山海之间的一座城堡;到了山海关才知道,这是以“天下第一关”为中心的巨大的城堡群,是一个立体化的防御体系,是难以攻克的军事要塞。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山海关以气势雄伟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等城楼犄角相呼应,辅以威远堂、瓮城、东罗城等防御设施,形成复杂而精致的防御体系。
从宽阔的马道,登上天下第一关的箭楼,可以雄视四野。高大的箭楼在城楼上拔起,高两层。进箭楼,正中悬挂着著名的“天下第一关”匾额。此匾长56米多,宽1.5米,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楷书大字,笔力遒劲。古时写字没有缩放之法,书家都写实际大小的字。如此大字,非功力深厚之人不能为。但是此匾没有书家落款,于是有了种种传说和附会。现在基本上认定是明代山海关本地的进士萧显所书,这个解释比较合理。
从城楼上往下看,是一个巨大的瓮城。这个瓮城有一与众不同处,就是前后关门并非对穿瓮城的,而是折了九十度的弯,无疑增加了攻关的难度。瓮城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是攻城者的噩梦。陷入瓮城,只能被瓮中捉鳖了。
从城墙上可以走到靖边楼等另外几个城楼,可以体会山海关完整的防御体系。明代名将戚继光镇守蓟镇长城一线长达16年,曾多次率兵出关作战,他写有《出榆关》诗:
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如今读此诗犹觉凛冽之气扑面而来。
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将山海关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
雄哉,山海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