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功过1一毛遂自荐书生守边
(2013-01-06 08:20:19)
标签:
明清东北战争明军诸将袁崇焕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袁崇焕的功过1
——明史札记之三十八
我楚狂人
明清东北战争中,明军统帅中后世争议最尖锐的莫过于袁崇焕:誉之者把他与岳飞、于谦并论;毁之者认为是袁崇焕断送了东北战局,甚至有人认为袁崇焕就是内奸。那么袁崇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英雄还是罪人?还是让史实来说话吧。
一、毛遂自荐书生守边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即明万历十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至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字元素(《明史本传》),一说字自如(《黄尊素说略》)。广东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
袁崇焕任职邵武知县不久,天启二年(1622年),进京朝觐,接受朝廷的政绩考核。他利用在京的时机,察视边塞,了解形势,为辽事进行准备。《明史》本传记载了这一段经历:天启二年正月,朝觐在都。御史侯恂请破格用之,遂擢兵部职方主事。无何,广宁师溃,廷议扼山海关,崇焕即单骑出阅关内外。部中失袁主事,讶之,家人亦莫知所往。已,还朝,具言关上形势。曰:“予我军马钱谷,我一人足守此!”廷臣益称其才,遂超擢佥事,监关外军,发帑金二十万,俾招募。明天启帝采纳侯恂等的建议,授袁崇焕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旋升为山东按察司佥事、山海关监军。这是袁崇焕任边事之始。有胆识,也善于抓机会。
袁崇焕赴任前,往见革职听勘在京的熊廷弼。熊廷弼问:“操何策以往?”袁崇焕答:“主守而后战。”熊廷弼跃然喜。注意,袁崇焕是和熊廷弼观点一致的是“主守而后战”的。
兵部尚书经略高第上任后,认为关外必不可守,力主尽撤宁锦之兵于山海关。督屯通判金启倧上书给袁崇焕力拒,袁崇焕亦力争不可。事见《三朝辽事实录》卷十五。高第不听,仍令马世龙撤宁、前二城之兵。(《孙承宗年谱》),袁崇焕说“我为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必不去”(《边事小记》)高第只得尽撤锦州右屯松山杏山大小凌河等处兵马,弃粮粟尽十万余石。十二月,袁崇焕升任按察使,仍主事宁前。(《督师纪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