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的功过3三宁锦大捷
(2013-01-08 08:01:50)
标签:
明清东北战争明军诸将袁崇焕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袁崇焕的功过3
——明史札记之三十八
我楚狂人
三、宁锦大捷
天启七年(即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初六日,后金皇太极,以“明人于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藉口,亲率数万军队,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宁(远)锦(州)。
十一日,后金军将锦州城包围。明军撤入锦州,凭城固守。后金兵攻城数日,伤亡惨重。
十六日,袁崇焕派人送给守城将领纪用、赵率教的书信被后金兵截获,内称“调集水师援兵六七万,将至山海关,蓟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后所兵俱至宁远。各处蒙古兵,已至台楼山”云云。皇太极信以为真,即收缩围锦兵力,聚集于城西,以防明援师。
至二十六日,后金军已围城15日不克,人马疲惫士气低落。
二十七日,后金军分兵为两部:一部继续留驻锦州,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另一部由皇太极率领官兵数万,往攻宁远。
朝廷为确保宁远,不允许袁崇焕亲自率领援兵,前往救援;而令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率军一万,驰援锦州。
二十八日,辽军与后金军在宁远城,展开激烈的攻守战。袁崇焕列重兵,阵城外,背依城墙,迎击强敌。皇太极欲驰进掩击,贝勒阿济格也欲进战;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皆以距城近不可攻,劝上勿进,甚力”。天聪汗皇太极对于三位大贝勒的谏止,怒道:“昔皇考太祖攻宁远,不克;今我攻锦州,又未克。似此野战之兵,尚不能胜,其何以张我国威耶!”
明辽军与后金军在宁远城外展开激战,明总兵满桂身中数箭,坐骑被创,尤世威的坐骑也被射伤;后金贝勒济尔哈朗、萨哈廉及瓦克达俱受伤。两军伤亡惨重。
袁崇焕亲临城堞指挥,“凭堞大呼”,参将彭簪古以红夷大炮击碎八旗军营大帐房一座,其他大炮则将“东山坡上奴贼大营打开”,后金军伤亡重大。后金贝勒济尔哈朗、大贝勒代善第三子萨哈廉和第四子瓦克达俱受重伤,游击觉罗拜山、备御巴希等被射死。蒙古正白旗牛录额真博博图等也战死。
二十九日,后金天聪汗皇太极率军撤离宁远,转攻锦州。
先是二十八日,当后金兵在宁远城下激战之时,锦州的明兵趁后金军主力西进、势单力弱之机,突然大开城门,蜂拥冲杀出来,攻向后金大营,予敌一定杀伤。稍获初胜之后,迅即撤退回城。后锦州战报送到皇太极手里,他感到腹背受敌,不得不迅速从宁远撤军。
六月初三日,皇太极向锦州城发起进攻。
初四日,皇太极攻城不下,遂命撤军回营。明总兵赵率教疏报:此役后金兵伤亡“不下二三千”。明镇守太监纪用奏报:“初四日,奴贼数万,蜂拥以战。我兵用火炮、火罐与矢石,打死奴贼数千,中伤数千,败回贼营,大放悲声。”
初五日,凌晨,天聪汗皇太极从锦州撤军。
初六日,辽东巡抚袁崇焕上《锦州报捷疏》。
此战史称“宁锦大捷”,这是袁崇焕军事生涯的又一辉煌一页。注意,袁崇焕指挥的两次大捷都是守城防御战,这是和袁崇焕“先守后战”的战略思想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