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在哪里?5十年实验路(上)

标签:
语文教育实验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教育的真谛在哪里?5
——老学生引起的回顾
我楚狂人
五、十年实验路(上)
我回到苏州之后任教的学校是苏州办学历史最长的高中,在民国时期声誉极高,被民国教育部长王世杰誉为“苏校先河”,被民国元老叶楚伧誉为“尽东南之美”。但是,由于关键时刻没有挤上班车,人为地被挤出了苏州重点中学的圈子,生源上已经沦为三流高中。尽管我担任年级组长的95届、98届取得了骄人业绩,但是,仅仅是打了一针强心针而已,挡不住下滑的颓势。
1998年,我们学校创办了联办实验班。从此时开始到2008年退休,我与联办实验班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教学的十年,也是实验的十年,更是我教学丰收的十年。
1998年,从苏州最好的高中苏州中学调来了新校长,又从苏州另一所重点中学市一中调来了新书记,我们几乎被重点中学“托管”了。而“托管”的最主要具体措施就是联办实验班。
我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说过,联办实验班的出现,让我这样的有年资,又有点病态自尊的教师感到屈辱:一所如此历史悠久的老校竟然要靠依仗另一所名校狐假虎威,从而获得生存权,这与殖民地有什么两样?但是形势比人强,毕竟这是一条活下去的路。好死不如赖活,就联办吧!
学校领导点将要我负责联办实验班操作层面的工作:由我点将组阁,由我撰写实验方案,由我确定实验切入点,并由我担任首届联办班班主任和两校联合领导小组成员。就这样,实验开始了。校长务虚,我务实。
记得当时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永新参加了开学后的阶段汇报活动,我在会议上作了中心发言。我认为,联办实验班的主要矛盾是低起点与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而机遇也就在其中。我们联办班的入学最高分恰巧与苏州中学扩招的最低分数线持平,也就是低于苏州中学正常录取线30分。但是我们要与苏州中学的教学要求同步,一起达到提升普通中学学生竞争力的目标,这就是我们实验课题的概括。但是,事实上,我们首届联办实验班实现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创造了一个小小的教育奇迹。我在一篇小文章《一次成功的教学实验》里曾经这样说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