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即将任高三语文的年轻老师谈谈心3
(2012-08-26 06:38:36)
标签:
感悟随笔教育语文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和即将任高三语文的年轻老师谈谈心3
我楚狂人
三、来得及与来不及
有人把孔子讥讽为“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趋时的圣人。但是我们不妨可以这样理解,孔子是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的人。也就是“识时”。高三语文老师也要“识时”,要知道什么事情是高三老师该做的事情。
1.高三来不及做的事情
有不少事情是语文老师应该做的,但是高三语文老师来不及做了。高三语文老师要知道自己做什么,先要知道自己来不及做什么了。
从细节说起,学生的书写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考分,我一直开玩笑说“练作文不如练字”,但是高三没有时间练字了,也没有那个心情。我们只能教学生尽可能一笔一划写。
学生的语言来不及训练了,我们只能告诉学生不用或尽量少用网络语言,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答题,写作文要说人话。
学生的思维方法来不及训练了,只能告诉学生一些答题的规律性思路,纯属“术”的层面的东西。
诸如此类,凡长期培养语文素养的工作,应该是高一高二,甚至是更早去做的,我们已经来不及做了。这就是高三语文老师的悲哀。
2.高三来得及做的事情
高三来得及做什么?我看无非是“技”或者“术”的层面上的东西。所以高三的语文在境界上倒是降了一层。
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得分能力,就如我经常开玩笑说“帮助学生骗取分数”“让阅卷老师心甘情愿把分数拿出来”。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想,就是所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问题。如,我们可以把病句的类型整理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类型思考诊断病句。我们可以归纳成语使用上容易考测的点是褒贬色彩、搭配习惯、不及物、望文生义等几大热点,热点成语可以帮助整理一些。再如,我们发现现在文言句翻译重视整句的文义通畅(如江苏),所以在落实词义“踩点”得分的同时要注意翻译句子的通顺。还有如古诗词阅读,答案有“术语化”的倾向,要注意答案中术语的准确使用。这样的工作应该有条不紊地逐题推进,一步步巩固,形成思维习惯。至于作文,要求先写像,先“形似”。作文“形似”就不吃亏。
由此可见,高三能做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希望大家忙而不乱。
3.不替学生读书
现在我们注重学生课外阅读的考测了,有国家教委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在高考中有所体现。但是因为这是课外的,高一高二统考不涉及,所以高一高二阶段就功利地对课外阅读视而不见了,这就是现在课外阅读真实的生存状态。这样,高三教师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于是有人出馊点子,帮助学生整理名著要点,希望能帮学生读书。看看历年高考题,准备得到吗?不可能。这种无用功不做也罢,还不如引导休息时学生上网到读书吧逛逛,看一些读书笔记,或许有点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