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战争始末3
(2012-08-14 06:20:59)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明朝抗倭战争始末3
——明史札记之二十八
我楚狂人
三、抗倭战争的启示
1.汉奸的危害
在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战争中,汉奸总是最具破坏力的因素。蒙古入侵中原,血战将近半个世纪,最后还是汉奸将领张弘范等作为急先锋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后面还有满清入关时吴三桂引狼入室,洪承畴经略江南,从军事上和思想上为满清入主中原做了满清王族做不到的事情。这些还是中国国内各族矛盾冲突。但是在抗倭战争中问题就更突出。如果没有汉奸引路,人生地不熟的倭寇完全是聋子和瞎子,但是就有一些民族败类在为倭寇做向导,引导倭寇荼毒同胞。这些汉奸为了维护自己的走私之利,甘心做倭寇鹰犬,这就是明军屡次失利的主要原因。
七十多年前的抗日战争期间,更是汉奸牵制了抗日的巨大力量,使得抗日更显艰难。
中华民族多灾多难,一直是在强敌环侍的险境中发展生存,今天何尝不是这样。一定要铲除产生汉奸的土壤。否则一旦外敌兵临城下,汉奸将会成为致命的隐患。
2.实力与威慑力
与孤鬼游魂一般的倭寇相比,明王朝的实力显然更强大,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但是为什么倭寇竟然猖獗了一百六十年。如果明王朝不下决心,也许倭寇还会猖獗下去。这就是实力与威慑力的区别。明王朝主动放弃发展海上实力,这就失去了威慑力。我们只要反观永乐朝,我们拥有强大的舰队,倭寇就收敛了不少,就可以知道威慑力的作用了。
国家对外敌要有威慑力,这样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发展核武器是这样,我们发展航天技术是这样,我们发展航母也是这样。我们发展核武器不是想使用核武器,而是威慑敌手,让敌手不敢对我们使用核武器。我们发展航天技术,不是为了卖弄自己的先进和富有,而是显现我们的科技领先,让觊觎中华者不敢轻举妄动。我们发展航母、核潜艇不是要争夺海上霸权,只是把防线向前推,让窥视中华利益的宵小有所忌惮。
不要鼠目寸光地对我们的和平发展中追求威慑力的建设说三道四,威慑力就是为了不打仗和少打仗。反观戚继光、俞大猷的胜利,把倭寇打痛了,打怕了,东南沿海也就太平了。国家应该追求拥有威慑力,我们的威慑力还远远不够。
3.决心的可贵
抗倭战争打打停停,竟然延续了将近一百六十年。嘉靖后期,朝廷在北方边患缓解的前提下终于下决心解决倭患,于是才有了问题的解决。可见决心很重要。
朱元璋调汤和南下,只是防御;禁海更是消极防御。没办法,当时主要矛盾在北方,元朝残余势力必须解决,所以在抽不出手来时不忍也得忍。此后,又有了瓦剌的崛起,土木堡之变,明王朝自顾不暇,自然只能放任倭寇猖獗了。嘉靖朝,解决了严嵩问题之后,明王朝内部大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执政首辅徐阶、高拱以及继任的大政治家张居正都是强势人物,当然不能容忍倭寇为非作歹。于是就到了下决心解决倭患的时候了。果然一下决心问题也就彻底解决了。
常言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该下的决心就得下,这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