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抗倭战争始末2

(2012-08-13 07:32:15)
标签: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明朝抗倭战争始末2

——明史札记之二十八

我楚狂人

二、嘉靖年间从拉锯战到歼灭战

与明永乐一朝相始终的一件大事是郑和下西洋,也就是说,永乐年间明王朝是举世瞩目的海上强国。东南沿海是郑和舰队的活动基地,倭寇自然不是对手。有记载,明永乐八年(1410)十月廿六日,2000多倭寇驾船23艘,在平海登陆,平海卫指挥同知王茂率军奋击,倭寇溃逃。其他没有更多关于倭患的记载。这一史实再次告诉我们,我们自身强大了,外寇就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明王朝没有沿着郑和下西洋的发展道路走下去,相反实行了更严厉的禁海政策。强势的朱元璋把禁海作为“祖训”留下来,并写进《大明律》。他严厉告诫子孙:“有违祖制者,一律以奸臣论处。”所以有明一代,历十五帝,没有一个人敢明白反对禁海。明正德、嘉靖年间官僚豪强多与商人勾结,逃避禁令,与葡萄牙人进行非法贸易,有的勾结倭寇,至此倭患越来越严重。嘉靖元年,给事中夏言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朝廷接受建议,断绝海上交通。明朝实行的严厉海禁政策,特别是正德、嘉靖年间禁止所有的对外贸易,客观上也逼迫了失去正常贸易渠道的日本浪人成为倭寇。于是在明嘉靖年间,出现了与倭寇反复拉锯的复杂局面。史料记载了如下的战例:

嘉靖二十三年(1544),兴化卫中所千户白仁、分巡姚凤翔率水师挫败倭寇的袭击,俘倭寇14人。翌年十一月中旬,倭寇从福清海口袭来,白仁率兵在江口侨尾立阵阻击,傍晚寇至,见明军严阵以待,不敢妄动。当晚4名倭探被白仁擒杀。翌日晨,倭寇乘白仁部在东狱庙口早餐时,突然袭击,明军在众寡悬殊,腹背受敌,没有援军的情况下,浴血奋战,白仁战死,士兵大都阵亡。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平海卫左所千户叶巨卿率水师与驾驶几十艘船来犯的倭寇鏖战,俘倭100余人;同时,泉州卫右所百户张养正也在莆田巡守时击退入侵的倭船,翌日,倭又登陆,张部奋力抗击,因孤立无援,张养正战死。

嘉靖年间的拉锯战异常惨烈,但是由于有了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名将参战,抗倭战争从相持逐步走向了胜利。

嘉靖三十四年(1555)3月,倭船100余艘乘夜雾企图潜登吉了澳,水寨参将黎鹏命令炮击;并率水寨哨舟与100余艘商船、渔船迎击,击沉倭船3艘,斩倭100余人,俘倭87人,不少倭寇坠海溺死。同年十一月,倭船几十艘袭击莆田沿海,被平海卫千户邱珍率兵击败。倭寇转向白湖,焚舟登陆,进犯涵江。邱珍率百余轻骑迎击,追至东岳山,不幸坠马被杀。兴化卫指挥佥事丁桐,在海上先后共杀倭5人,俘擒倭寇362人,缴获敌船、铠仗无数。

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初十,倭寇1000余人自福清直趋三江口登陆,焚掠涵江,进迫兴化府城。是时,府城无兵可用,邑人林兆恩等筹资2000两,请过境的千名湖南麻阳兵(客兵)击退倭寇,保住府城。

嘉靖四十年(1561)自夏至冬,倭寇三次进犯兴化府城周围地区,守将侯熙通倭。倭寇屠荔浦村,血染沟水为赤。都司白震带傜兵来莆,却与本地兵互相仇杀。乡民奋起抗倭自卫。

嘉靖四十一年六月,倭寇由三江口登陆,屯扎蔡垞、杭头等村。蔡姹、杭头诸村的干余户船民奋起抗倭,歼敌一百余人。当时,华亭有数百猎户(虎匠)正在伏击溃逃去白杜的残倭,侯兵向倭敌报信,致使虎匠反中伏击,死伤100余人。七月初,戚继光奉命率部入闽抗倭。戚继光于九月二十日从囊山小道抵兴化府城,半夜,队伍经洋城、青埔,至达西洪,天亮时倭寇踞桥抵抗。由于向导通倭,让倭寇从大道逃退,却引戚军从沟渠四布、桥多道窄的西洪攻敌,致使戚军追击艰难,“三进三出”,泅水夺渡,前哨官周能等90多人牺牲,戚军的后援遭敌截击后退,戚继光怒斩逃阵的哨长刘武等14人,后续部队拼死前进,挫败阻敌。戚军冲进倭巢与寇拼杀,打败倭寇,直追残寇于窑兜乡。林墩一役共毙倭2023人,俘其一部分,救出被掳的群众2114人。10月25日,戚继光班师回浙。

嘉靖四十一年(1562)十一月,倭寇乘戚军回浙之机,再次兵分两路进犯福建。从福清入侵的一路在海口登陆直迫兴化府城。知府陈瑞龙指挥所部与居民各界固守,不少群众自动出击杀敌,倭寇屡攻不下。后因知府猝亡,加上城内粮缺,瘟疫流行,城防虚弱。广东总兵刘显奉命来援,至江口派健卒8名从小道进城联系,不幸健卒被擒,犯敌以8名倭寇顶替健卒混进城内作为内应,夜间杀死守城士兵。倭寇从城西北角东岩山(古称乌石山)高处用云梯爬上城垛,兴化城遂于11月29日陷落。摄郡守奚世亮、训导卢尧佐战死。倭寇放火烧掠,杀害军民5000多人,其中包括19名进士,53名举人,356名庠生。兴化府城失陷,御史李邦珍上疏告急,朝廷命谭纶抚闽,征召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前来破倭。次年(1563)正月,俞从江西昼夜兼程赶来,府城已陷二个月,刘显、俞大猷各距倭50里外驻营,待戚家军来。倭寇占城后因城中断粮,饿尸遍地,弃城进踞崎头为巢。都指挥欧阳深率兵入城抚慰难民后,移营东萧。二月,由于轻敌,被倭伏击,欧阳深及所部数百人皆阵亡。倭寇乘胜进攻平海卫。此时,俞、刘移师秀山、明山,距倭营5里左右列栅坚守,并催促戚军南下。戚奉诏后,由于兵力少,在义乌募兵16天,得万余人,派胡守仁率兵先行,四月初,戚继光率部到了福州,十三日抵达宏路。倭获悉,买通明水师把总许朝光,载财物脱逃出海,剩下3000名黠倭移兵渚林以南许家村结巢。戚继光军趋烽头,经黄石,十九日抵东亭,二十日,参加谭纶、汪道昆召集的军事会议。当夜四鼓,戚军分三路进五党岭侧岭,凌晨逼向倭巢,激战一个时辰,倭寇惨败,退入许厝大巢,后被官军包围。戚军顺风火攻,化倭营为焦土,此役共歼倭寇2300多人,缴获器械3900多件,救出被掳邑民3000多人,二十三日明军凯旋入兴化府城。同年四月与十月,俞、刘、戚军又先后两次痛歼从三江口登陆企图进犯平海的倭军。

至此,抗倭战争从洪武二十年(1387)汤和下闽浙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俞大猷、戚继光歼灭倭寇大部,历时近一百六十年年,经大小数百战战,东南倭寇遂定。战争延续时间之长,程度之惨烈,可以想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