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势的官员与弱势的教育

(2012-02-04 08:37:26)
标签:

感悟随笔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强势的官员与弱势的教育

我楚狂人

有感于官员面对教育的强势,这是我从教不久之后的事情。那时我担任学校的教育工会副主席,主要负责文体活动。在与一家国营大厂进行棋牌交谊活动时,我校的一个毕业生,也就是那厂的工会主席致辞,开口就是称呼“各位教师”,而不是“各位老师”。我愕然。“教师”是我们的职业称谓,“老师”是客气的尊称,就像见了和尚称“上人”、“师傅”、“大和尚”一样。我想这位前学生现主席不会不懂这个规矩吧,毕竟官场上最讲究这种称谓、座次的。也许只是无心之失,但是骨子里透露出官员对教师的傲慢。

再次感受到官员面对教育的强势,是苏州大学百周年校庆同学聚会发生的事情。某基本不读书的女同学有幸担任了某县级市的科委主任,“无意间”说,我们同学中“最不出息的”还在当教师的还有多少?当时是被一位当了大学党委书记的同学喝止了,说,你以为自己就比普通教师出息了?但是我知道,官员眼里是这样看的。这个官本位的现实啊。

如果仅仅用势利眼看待教师倒也罢了,最多“道不同不相为谋”,最多我们自得其乐“不计较”。但是如果官员用强势的态度对待教育事业的话,那么就不是“不计较”能应对的了。记得那年南京的“高考之痛”吗?一年高考成绩差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马上政府机构对教育系统质询,把“罪责”归咎到南京推行素质教育上。于是南京的一些素质教育的实验叫停,南京走读生开始晚自修,南京开始从“死揪(用苏北话读qiu)”的苏北引进校长,南京出现了一天上十几节课的苏北式学校,如燕子矶中学。用我们同行的话说,南京沦陷了!

再拿江苏近年的高考模式来看,行政部门规定语数外三门之外的六门课在高二结业考试,高三就是语数外三门加上选修两门,请问这个课时安排如何办?再加上行政部门的思维定势:重视就考!重视就加分!江苏的理科高考数学三小时200分(含附加题40分),文科高考语文三小时200分(含附加题40分)。分数是硬道理,江苏的语数两门课的老师还有活路吗?所以张家港的教育行政部门“创造性地”提倡教师住到学生宿舍去,与学生实行“三同”。

江苏省教育厅可以因为“新课改课时紧张”的原因,下令全省高中暑假缩短一周,这事已经执行了两三年了,根本罔顾全省高中师生的休息权。这事也没有见到那个部门干预。

我身在江苏,自然举江苏的例子多些,但是网上的同行说,全国的情况都差不多。

再说教育经费的事情,说是要占国家经济总量的4%,这已经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但是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2011年也只是“接近”, 达到了3.66%。我们知道,为了这个4%总理也干预了多少回,就是实现不了。为什么就是教育经费长期拖欠?官员们敢于拖欠?还不是拖欠了也没什么要紧吗。那些质询南京“高考之痛”的官员们是不会质询这个4%的,那些要求教师一天上十几节课的管理者也不会关心这个4%,那些要求教师搬进学生宿舍实行“三同”的管理者也不会关心这个4%。

前些天网上热炒北大校长面对身为北大校友的上级领导低眉顺眼,以为有辱北大尊严。其实错怪这位校长了,因为现在的校长不是学者,是官员。既然是官员,就要按照官场的规矩办,不论年资,不论师承,只论官职大小。在上级领导面前趋奉,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

什么时候,官员在教育面前不那么强势了呢?什么时候我们的学者校长能像耶鲁的校长可以对美国总统说“不”了呢?期待着。强势的官员与弱势的教育
1984年我与学生在一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