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考命题权收回去如何?
(2011-08-07 07:02:47)
标签:
高考命题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把高考命题权收回去如何?
——教育随想之十六
我楚狂人
痛感于今年江苏语文高考出现的尴尬局面,我在心底埋藏了多时的想法抬头了——国家把下放到各省的高考命题权收回去则如何?
我会想到这个问题,是基于这样的一些想法:高考命题的权威性问题,命题人力物力的重复消耗问题,各省的互相规避和互相攀比问题,等等
高考时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国家大典,是关乎国家未来精英的国家大计,自古以来就是受到高度重视的选拔制度。正如此,封建社会的会试是礼部最重要的工作,一旦出错,就是杀头的罪名。殿试是皇帝亲自主持的“终审制度”,带有“面试”的性质,极其慎重。所以国家级考试必须具有权威性。现在把高考命题权下放给各省,无疑地是降低了命题的权威性。这并不是因为各省命题专家的水平问题,而是由于身份问题。下放命题权是新课改带来的,也许是因为各省自编教材的连锁反应,其实不然。自编教材的依据还是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命题的依据不是课本,而是课程标准,所以不存在不能命题的问题。
权威性是“信度”的根基。所以,在今天公信力受到质疑的时候,还是由国家级的权威机构组织高考命题更为合适。现在听到的某些诸如阅卷组与命题组较劲的传闻,盖因权威性不够所致。
各省自主命题的试卷,总是要经过国家考试院审核才能成立,多了一道手续。各省都组织命题班子,其人力物力的消耗将是国家统一命题的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如果这样的命题效果明显优于统一命题或许还物有所值,但是事实上效果时时受到质疑。这种消耗是无效的。
我们不是一直在讲低能耗吗?其实最大的低能耗还是减低无谓消耗。只求形式不问效果的各省自主命题,就是一种无谓消耗。
众所周知,高考命题需要规避复习资料和近期考题。又要保持高考试题区分度、效度、信度的稳定性,又要保障题型的延续性和适度创新,再要进行规避,难度很大。一旦试题撞车,或者被人不幸那时“押中”,后果就很难消除。本来国家统一命题,正副卷两套,互相规避,再找出前几年的试题有所规避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每年各省就有十几份试卷,都要相互规避,而且还要把前几年的每年十几份试卷分析而规避,难度无疑是很大的。这给命题者带上了沉重的镣铐。
因为难度极大的规避,命题者的空间越来越小,除了出偏题怪题,别无出路。这就是命题中时时出现偏差的原因所在了。可以说,越来越困难的规避,造成了命题质量的下降。而且随着各省命题的年数越久,这样的困难将会越大。
以上是我想到各省自主命题的主要的不利之处,抛砖引玉,请大家看看,高考命题权该不该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