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的传统文化守望者
(2011-08-06 06:38:24)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生活随想 |
可敬的传统文化守望者
我楚狂人
我认识这样一对老夫妇,老先生今年88岁了,老太太今年83岁,这是一对退休已经近三十年的中学教师。在退休后的日子里,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自觉地奉献给了传统文化的守望上了。这就是苏州传统文化研究会的文工老师和陆承曜老师贤伉俪。
初识文工老师和陆承曜老师,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事情,我那时还在昆山教书,还没有调回苏州。我的老友周秦教授是沧浪诗社的骨干,邀我参加诗社活动。也就是在诗社认识了这对老夫妇,后来因为写有关沧浪诗社的电视纪录片脚本,还上门向文陆二位请教过。后来,我因为电视片的署名问题对诗社副社长萧飒(已故,愿他安息)不满意,就不参加诗社的活动了,所谓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如此而已。这样我与文陆二位也就没有了交集。
1990年,我调回苏州,在市五中任教,知道陆承曜老师就是我们语文教研组退休的前辈,而且退休之后一直读书写作不辍。但是还是没有多少联系。真正与陆老师接触多起来,是在2007年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与我校建立共建单位关系之后。牵头的当然是传统文化研究会的会长蔡镜浩教授和我们校长郁松灿老师,但是业务上牵头的是陆老师和我。随着交往增多,也了解加深。
我知道陆承曜老师与文工老师是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虽说自1991年研究会成立以来,会长换了几任,但是文陆二位始终是骨干力量。陆老师还是会刊丛书《苏州传统文化研究》的主编,一干就是二十年。《苏州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由北京群言出版社出版,至今已经出版18辑(19辑也快了),每辑都要三四十万字。陆老师约稿、审稿、编稿、联系出版、校对清样,事事亲力亲为。她团结了苏州大市乃至外地的一大批热心吴地文化的学者专家,写出了不少极有见地的研究文章。我认真地阅读了每一辑《苏州传统文化研究》,我认为质量品位无疑是很高的。仔细想想,一位八旬老人,还主持着这样的工作,真是叫人油然起敬。
我们学校与苏州传统文化研究会的合作是编写校本教材《苏州历史名贤》丛书,每一册是十几万字的小册子,陆老师和我担任主编。在编写过程中,我真切感受到陆老师治学之严谨,办事之执着。2008年我退休了,本来想脱离这项工作,但是由于陆老师榜样在前,我愿继续下去。
前不久,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举行了建会二十周年庆典,陆老师作为副会长、《苏州传统文化研究》主编,发言回顾了学会历程。83岁的陆承曜老师谢绝了会议主持者多次请她坐着讲的邀请,坚持站着发言近一个小时。我分明从陆老师的发言中听到了一个守望者对传统文化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这就是一个自觉的文化守望者的真情表白。
我见到过文陆二位赠送友人的条幅,是陆承曜老师的诗,文工老师的字。真是珠联璧合啊。愿两位老教师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