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叛逆与审视4
(2011-08-04 06:50:59)
标签:
人文/历史文化 |
分类: 学术争鸣 |
迷信、叛逆与审视4
——传统文化随感
我楚狂人
然而,一个新问题出现了——何为“国学”?经过思考,我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
到底什么是“国学”?国学古代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那是教育机构,两回事。现在所说的“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古来并无“国学”一词,这是“西学东渐”之后“逼”出来的概念。“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所以从一开始“国学”就是一个界定不清的概念。严格意义的定义至今没有。于是众说纷纭,普遍说法如“国粹派”代表人物邓实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强调的是“经世济用”。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主要就是儒家经典这一套了。他老先生把“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与“经史子集”的习惯分部没有本质区别。有人干脆以为“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那就简直无所不包了。只要是中国古代传下来的玩意儿,“一塌刮子”全包圆了。更有甚者,季羡林先生临终住在医院里的阶段,提出了“大国学”的概念,“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他说:“国学应该是‘大国学’的范围,不是狭义的国学。国内各地域文化和56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国学’的范围之内。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又共同构成中国文化这一文化共同体。”是一种大一统式的“文化调和”。这样就把藏学、满学等都包括在“国学”的范畴中。这是为反对国外势力利用文化分裂中国的阴谋而考虑,大师用心良苦。但是问题进一步含混化了。
……
这是我的《也说三字经》中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