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作与应试写作

(2011-07-30 06:06:28)
标签:

感悟随笔

教育

分类: 写作杂谈

写作与应试写作

我楚狂人

我这篇博文的题目,可能会被某些长于逻辑思维的朋友讥为犯了逻辑错误,认为这是把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了。其实不然,我认为,在今天的教学大环境下,写作与应试写作是两回事,它们就是并列关系的概念。但是,这次在扬州的会议上,大家讳谈这两者的区别,甚至混淆了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活动。大家是不愿正视呢,还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课题组长赵明老师在总结发言中批评有些老师高三搞写作复习,认为这是违背写作教学规律的。我认为赵明老师的想法也许是好的,可惜没有正视语文老师的生存环境,也许赵明老师脱离教学第一线时间太长了吧。语文老师要生存,要让校长放心,就要高考成绩。这就是高三要进行写作复习的原因了。

上海有一位黄玉峰老师,我从未谋面过,是从报纸上看到有关这位语文教学叛逆者的报导的。我佩服他几点,首先是他敢于承认自己是“半拉子革命派”,高一高二抓素质提升,高三抓应试能力。他说,这是让校长对自己的教学改革放心。其次是他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竟然带着学生骑自行车长途跋涉到浙江上虞考察历史名校春晖中学,参观李叔同、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的故居。

我也是“半拉子革命派”,我也是把高一高二与高三当做两个阶段来操作的。用我自己的话来说,高一高二扎扎实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也就是我常说的“唤醒和激发”的阶段。高三则理直气壮抓应试,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转化为考分。这也就是我的语文老师的生存之道,也是我的语文教学探索十几年来一直得到学校领导支持的原因。

既然高一高二的写作教学,是“唤醒和激发”,那就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那就不是一二节课可以展示的,往往在潜移默化中。至于技法之类指导那是在学生已经被“唤醒和激发”之后,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有了一定的写作储备之后。也就是说学生在进入高三后有了掌握一定写作规律的主观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再因其势而利导之。这就是高三的应试写作。高一高二在“唤醒和激发”的大前提下,要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如对生活的关注,写作素材的积淀,语言的驾驭能力,科学思维的习惯,这些都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非“急就章”所能解决。高三则交给学生一些文体知识,进行一些技法训练,如这次赛课时髦的话题“细节”之类。临近考试再告诉学生考试中决不能犯的错误,我称之为“避免无谓失分”。这就是“应试写作”。

其实写作与应试写作并不矛盾,问题是前后顺序决不能颠倒,必须先“写作”然后“应试写作”。我前几年在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的年会上曾经有过一次发言,我把这两者的关系称之为“蓄水与开闸”,高一高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包括写作素养,高三进行一些应试专项训练,也就是高一高二“蓄水”,高三“开闸”。如果倒过来,先进行技法训练,惜乎无水可放,即使水渠筑得再好,也是无用的。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的生存之道,这也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比一些同行生存环境好一点的原因所在。我认为让素养高的学生得高分,正是我们捍卫自己的教育理念,保证自己的教学探索顺利进行的有力手段。

语文老师生存环境的恶化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很大原因就是认为语文课低效,上不上一个样。那么如果我们能如同处理写作与应试写作的关系那样,处理语文素养与考分的关系,我们的生存环境是不是会好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