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散记4鉴湖与古运河

(2011-03-12 08:21:43)
标签:

人文/历史

旅游

分类: 天南地北

 

绍兴散记4

——浙游记之二

我楚狂人

三、鉴湖与古运河                                                                                       

最早知道鉴湖,是在儿时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少年的我是诗仙李白的“发烧友”,那李白的飘渺仙姿在明净如镜的鉴湖飞过去,飞过去……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意境啊。稍长时读到了秋瑾,一想到那“鉴湖女侠”的威名就叫人热血沸腾,于是鉴湖因为一个女英雄的名字在我脑海里扎下了根。

上世纪八十年代终于有机会第一次到了鉴湖,一尝夙愿,在那静卧在运河身侧的古纤道遐想。那是我第一次听到鉴湖自己的故事,我知道鉴湖竟然是将近两千年前的一项惊人的水利工程,这项伟大的工程的伟大领导者就是东汉的会稽太守马臻。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会稽太守马臻鉴于会稽水涝成灾,相形度势,主持兴建了古鉴湖。当时湖面面积竟惊人地超过两百平方公里,周湖达三百六十里,纳会稽山诸水于一湖,灌良田九千余顷,惠民实多。

自马臻以后,绍兴就是著名的鱼米乡。丰足的粮食,让绍兴人酿造出风味独特的绍兴黄酒,绍兴“女儿红”,天下闻名。至今绍兴人还承受着马臻的遗泽。

但是,这位“鉴湖之父”却为了鉴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时因兴建鉴湖,淹没了许多坟墓房宅,为地方豪强诬陷,马臻竟被被东汉王朝杀害了。越人思其遗爱,由洛阳迎回其遗骸,安葬于鉴湖边,立庙奉祀。现在马臻墓在亭山乡东跨湖桥畔,南向,墓前置墓碑,曰“敕封利济王东汉会稽郡太守马公之墓”,这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绍兴知府俞卿所立。碑前立四柱三间青石牌坊,明间额坊上刻北宋仁宗所赐封号“利济王墓”四字。旁有马太守庙,是1982年修葺。但是我至今未有机会去拜谒过。

鉴湖悠悠,又见几番风雨。千古以来,鉴湖养育了绍兴,养育了绍兴的代代英才。当两千年以后的我们在古色斑斓的古纤道上漫步时,在品着醇厚的绍兴花雕时,在兴致勃勃拍照留念时,我想,那位屈死的鉴湖之父马臻在地下若有知,一定会含着微笑的。

画舫在鉴湖上行进,人在明镜中徜徉,心在云水高天中飞翔。我们到从鲁迅作品中“具体”出来的景点鲁镇去。心里忽然想到了鲁迅的这样几句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东汉伟大的水利专家马臻就是中国的脊梁。

鉴湖的旁边就是古运河,据考证约在春秋晚期开凿,至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西段又称“萧绍运河”(即萧山到绍兴),越国时称为“山阴古水道”;东段利用余姚江天然水道,余姚江在余姚市丈亭以下,江宽可达150~250米,水深约4~5米,至宁波市汇入甬江。它从钱塘江开始,经曹娥江、姚江和甬江,汇入东海。现在总称为杭甬运河。由于各水系水位有落差,杭甬运河需要分段行驶,于是先民们发明了神奇的船闸。如今杭甬运河与京杭大运河联通,成为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又称“江南运河”,至今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鉴湖和古运河,都是先民的遗爱。

绍兴散记4鉴湖与古运河

马臻雕像

绍兴散记4鉴湖与古运河

鉴湖一角

绍兴散记4鉴湖与古运河
古纤道,鉴湖和古运河仅存的古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