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词2
(2011-01-25 08:52:13)
标签:
唐代文化词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唐代的词2
——闲话唐代文化之三十六
我楚狂人
二、“百代词祖”辩
文人词的作品,最早的著作权记录在天才李白名下。今传为李白的词作,且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共有20余首。其中有《尊前集》(传为五代或宋初人编集)收录《连理枝》1首(一本分为2首)、《清平乐》5首、《菩萨蛮》3首、《清平调》3首,计12或13首;南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19收录《忆秦娥》1首;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收录《桂殿秋》2首;明卓人月《古今词统》卷1收录《竹枝词》2首;明周瑛等《词学筌蹄》卷5收录《长相思》1首;清程洪等《记红集》卷1收录《秋风清》1首;近人刘毓盘辑本《李翰林集》收录《酒泉子》1首;近人张璋等《全唐五代词》收录《白鼻靬》1首、《结袜子》1首。而其中的一首《菩萨蛮》和一首《忆秦娥》更被誉为“百代词祖”,抄录如下:
李白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李白的《憶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关于这两首词的著作权是否归属李白,历来争议颇多。认为是李白的观点主要以为唯有李白这样的才气才写得出来;认为不是李白的主要观点是以为这两首词艺术上太成熟,比晚些时间的韦应物等人的词作更成熟,有点“超越时代”。双方的观点都是“凭感觉”,并无多少说服力,所以至今这两首词的著作权依然存疑。
我是倾向于这两首词是李白的,原因如下,首先,我认为并无“超越时代”之嫌。我们今天看敦煌曲子词,会发现许多作品反映的是“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与李白生活的年代相同。而我在前面特意抄录的一些敦煌曲子词的作品,其艺术成就已经很高,如上文引用的《摊破浣溪沙》。至于说比韦应物的词作更圆熟,未必是依据,个体与个体之间并无多少可比性。其次,李白有尝试作词,或者尝试突破“诗”固有样式的创作实验。李白是唐代诗人中最喜欢用参差不齐的句式来写诗的诗人,他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交替使用了五字句、七字句、四字句,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节奏。最感情最激荡时,甚至冒出了九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完全突破的诗句节奏的束缚。他的另一首名作《蜀道难》更是如此,最短的是三字句,而且连用三个感叹词,最长的十一字句“嗟尔远道之人何为乎来哉!”他的一首《三五七言》或称《秋风清》应该看做已是词的样式,摘录如下:
李白的《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综上所述,我倾向于“百代词祖”是李白的作品。这是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又一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