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柳宗元的悲剧3

(2010-10-29 07:28:30)
标签:

文化

唐诗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柳宗元的悲剧3

柳宗元的悲剧3

——闲话唐代文化之十七

我楚狂人

三、清冷孤独的文学家

永州十年,是柳宗元痛苦的十年,更是柳宗元思想成熟的十年,也是柳宗元文学丰收的十年,这也许就是宋人欧阳修说的“人愈穷而诗愈工”吧,常言道“痛苦出诗人”就是这个道理。读柳宗元的诗文首先感到的是清冷,一种从骨子里发出的清冷。而透过这种清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超越时代的高贵灵魂的孤独。这就是智者的悲剧。

这个阶段柳宗元写下了奠定他文学地位的山水散文《永州八记》,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那些寻常的山山水水在柳宗元的笔下变得充满灵性。但是,当我们读到《小石潭记》“以其景过清,不可久居”这样的句子时,是否感到作者内心彻骨的寒冷?读《愚溪诗序》,见到百无一用的愚溪,是否感到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柳宗元不像他的好朋友刘禹锡那样张扬,那样剑拔弩张,他的悲哀更深沉。

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蝜蝂传》、《罴说》等篇。 “黔驴技穷”,已成尽人皆知的成语。他的寓言历来被认为是庄子以后的最好的寓言。

柳宗元的传记文学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生动而寓褒贬。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别具情趣。

关于柳宗元的哲学论文,后面专门说。

柳宗元有骈文有近百篇,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得之。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继承了形式,更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其情与屈原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不可多得之作,无论陈情,还是咏物,都情真词切,内容充实。其《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赋精髓。

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另有清冷,如他的绝句《江雪》,以空阔的背景突出孤独的主体,用峭拔的音节写出内心的寒冷,读来叫人潸然泪下。另外,柳诗还有慷慨苍凉的一面,如他的律师名篇《登柳州城楼寄汀樟封连四州》是不可多得之佳作。所以因为柳诗表面的淡雅而忽略柳宗元澎湃的内心,简单把他归入山水田园派,也许是一种误读。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就了独特的诗才。苏轼评价说:“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和陶渊明并列,也许相似的经历使苏轼对柳宗元理解更深刻,因为柳宗元和陶渊明在冲淡的表面下都涌动着激情。

作为文学家柳宗元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小说、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当行出色。

柳宗元的集子,为他的终身好友刘禹锡所编,题为《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 2卷、新编外集 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现在流传的柳宗元诗文集的版本很多。柳宗元身后不寂寞。

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他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的“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这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唐代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他用自己卓越的创作,为“古文运动”立下了高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