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矛盾的李白

(2010-10-08 07:20:50)
标签:

文化

唐诗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矛盾的李白

——闲话唐代文化之十一

我楚狂人

从小就喜欢李白,我读诗就是从读李白开始的。由于迷上了李白,小学五年级的暑假我还抄写了一本李白诗选。喜欢李白的狂傲,所以年轻时也沾染上了几分狂傲,李白就是我当年的人生偶像。但是,长大后再读李白,忽然发现李白就是一个矛盾体,充满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贯穿了他的一生。

插队时读到了李白的《与韩荆州书》,读到了李白说:“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忽然觉得李白也不是那样狂傲,为了当官也会大拍马屁。李白的形象一下子不再高大。后来书读多了,才知道李白就是最典型的唐朝人,锐意功名,轻狂躁进。出世是表象,入世才是本质。

从小的李白就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不良少年。据说十三岁就杀过人,靠着家资殷富摆平了。长大了还是心慕游侠,向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快意恩仇的江湖生活。即使他仰慕的政治偶像,也是充满侠气的鲁仲连。他向往“平交王侯”的尊严,他向往“事了拂衣去”的潇洒。到了临死前不久,还上书李光弼,渴望上战场驰骋。多彩的李白,其人生的底色始终还是一个“侠”字。正因为李白是“侠”,所以他不愿意参加科举,宁可游历天下,希望“名动公卿”;他在长安结交“酒中八仙”,笑傲王侯;他一旦发现不被重视就主动请辞,回归山林。正因为李白是“侠”,“酒”、“马”、“剑”就成了李白始终的恩物,随处可见。李白希望建功立业,渴望青史留名,但是骨子里只是一个“侠”。

李白在进取时是“侠”,一旦失意,就是“仙”。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到处留下了自己寻仙的足迹。他隐居,服食仙方,结交道士丹客,似乎是认真在求仙。其实求仙只是年轻时的李白以退为进的“养望”的途径,一旦有机会,他就毫不犹豫地“仰面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了。这就是“终南捷径”的道路。离开长安后的李白则是把求仙当做排遣的手段,他还是在等待机会。所以他在“安史之乱”后会投奔永王李璘,会写下歌功颂德夸大不实的《永王东巡歌》,成了自己差点掉脑袋的祸根。出世是假,入世是真。求仙只是李白“侠”的人生底色上的一抹美丽的色彩而已。

李白也谈佛,还取了别号“青莲居士”。但是,李白浑身上下没有佛骨。所以李白信佛当不了真,这与王维、柳宗元完全不是一回事。

李白一生鄙薄儒家,“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家的规矩与李白格格不入。李白不是一个救世的仁人志士,他是一个率性的自我的狂徒。其实不让李白参政是正确的,否则真的一团糟了。

李白真的很可爱,但是绝对不可敬。从插队经历苦难始,李白就不再是我的偶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高士孟浩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