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生本”!
(2010-10-02 07:35:42)
标签:
教育感悟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
啊,“生本”!
——教育随想之十一
我楚狂人
这一轮新课改以来,有一个口号最时髦,那就是“生本”;“生本”者,以学生为本也。“生本”这一提法,应该永远不会错,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学习者的发展,而不是教授者展示的舞台。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可以看做是最早的“生本”理论,我们只是继承发展罢了。
必须指出,在我国,强调“生本”还是有很高价值的,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受到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法”的深重影响,特别是“凯洛夫教育法”的核心“三中心”的影响深远。所谓“三中心”就是“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这是典型的工业化社会“批量生产”的思维方式,带着苏联当时的强制式的管理模式,其思想根源就是不尊重人,不尊重教育本体——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文革”搞乱了教育,一切无法无天。拨乱反正以来,教育秩序是恢复了,教育指导思想却惘然,于是各行其是,大多还是脱离不了“凯洛夫教育法”这一套。加上教育界同仁心忧十年人才断层,呼唤“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一时应试教育大行其事也是势所必然。所以今天提倡“生本”只是一种回归,回归教育的本原罢了。
问题在于,提倡“生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子,不能缺席,也不能越位,这里的分寸要把握住。但是事实上现在在这个把握上出了问题。
还是回到老祖宗孔子身上说事吧。我经常举例子的《论语
反顾我们现状,要么一言堂,要么满堂问,要么不管不顾满堂自学“讨论”,要么花样翻新满堂“活动(游戏?)”,总是走极端。其实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就是得法。
我看“生本”不在口号,不在形式,关键在教师的理念。只要真的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法就会跟上去。“生本”在神而不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