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楚狂人
我楚狂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9,564
  • 关注人气:8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啊,“生本”!

(2010-10-02 07:35:42)
标签:

教育感悟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杂感

啊,“生本”!

——教育随想之十一

我楚狂人

这一轮新课改以来,有一个口号最时髦,那就是“生本”;“生本”者,以学生为本也。“生本”这一提法,应该永远不会错,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为了学习者的发展,而不是教授者展示的舞台。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可以看做是最早的“生本”理论,我们只是继承发展罢了。

必须指出,在我国,强调“生本”还是有很高价值的,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受到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法”的深重影响,特别是“凯洛夫教育法”的核心“三中心”的影响深远。所谓“三中心”就是“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这是典型的工业化社会“批量生产”的思维方式,带着苏联当时的强制式的管理模式,其思想根源就是不尊重人,不尊重教育本体——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文革”搞乱了教育,一切无法无天。拨乱反正以来,教育秩序是恢复了,教育指导思想却惘然,于是各行其是,大多还是脱离不了“凯洛夫教育法”这一套。加上教育界同仁心忧十年人才断层,呼唤“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一时应试教育大行其事也是势所必然。所以今天提倡“生本”只是一种回归,回归教育的本原罢了。

问题在于,提倡“生本”,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子,不能缺席,也不能越位,这里的分寸要把握住。但是事实上现在在这个把握上出了问题。

还是回到老祖宗孔子身上说事吧。我经常举例子的《论语  侍坐章》,这是班主任孔子主持的一次有关理想教育的主题班会。孔子启发学生各言其志,但是并不作当场评点,甚至基本不动声色。只有当曾皙说出了与晚年孔子心境契合的话,才表示了同感。事后,细心的曾皙要求孔子评点,孔子才对弟子的说法一一作了评点,充分到位,而且充满鼓励。我认为这里可以看到几点,首先,基于孔子对弟子的充分了解,才能组织好这次讨论;其次,孔子充分民主,平等的心态才能让弟子畅所欲言,这个开场白“毋吾以也”很重要;再次,始终尊重学生的发言,创设民主氛围,孔子始终没有随意打断学生发言,只有鼓励,如对公西华的鼓励,“亦各言其志也”;最后,孔子对弟子的发言是有自己的看法的,只是出于尊重,不轻易发表,而一开口则必切中肯棨。我想,这就是不缺席,不越位吧。

反顾我们现状,要么一言堂,要么满堂问,要么不管不顾满堂自学“讨论”,要么花样翻新满堂“活动(游戏?)”,总是走极端。其实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就是得法。

我看“生本”不在口号,不在形式,关键在教师的理念。只要真的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教法就会跟上去。“生本”在神而不在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啊,选修!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