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宫体诗人“沈宋”

(2010-09-12 06:44:41)
标签:

文化

唐诗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宫体诗人“沈宋”

——闲话唐代文化之三

我楚狂人

何谓“宫体诗”?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宫廷诗歌。“宫体”既指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秾丽,时称“宫体”。而后来也称贵族艳情诗为宫体诗。

在初唐的“宫体诗”又称“上官体”, “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这个“上官”就是唐太宗、高宗年间的宫廷诗人代表人物上官仪,也就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才女、政治风云人物上官婉儿的父亲。“上官体”多以奉和、应制、咏物之作,内容空泛而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音韵藻饰之美。这是六朝诗风的延续。

上官仪(约608~664),因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宫体诗影响,“文并绮艳”。擅五言,格律工整,内容多为应制奉命之作,歌功颂德,粉饰升平,形式上追求程式化。词藻华丽,绮错婉媚。因其位显,时人多仿效,世遂称“上官体”。《旧唐书·上官仪传》:“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上官体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归纳了六朝以后诗歌的对偶方法,提出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以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的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他对律诗的定型有促进作用。它为诗歌的趋于格律化提供了新的范式,正是齐梁以来新体诗过度到沈、宋律诗的过渡。

“沈宋”是指武则天时代的宫廷诗人的代表沈佺期和宋之问。唐初以来诗歌声律化及讲究骈对的研究日益发展。沈佺期、宋之问等人更在以沈约、谢眺等为代表的永明体基础上,从原来的讲求四声发展到只辨平仄,从消极的“回忌声病”发展到悟出积极的平仄规律,又由原来只讲求一句一联的音节、协调发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对”,以及中间二联必须上下句属对,从而形成完整的律诗。中唐独孤及《皇甫公集序》说:“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序》更指出:“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都肯定了“沈宋”在律诗成型上的历史功绩。“沈宋”以前,象“四杰”中王勃、卢照邻、骆宾王的律诗,前后“失粘”的还相当多,且多为五律。而“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

“沈宋”的诗作音律和谐,藻饰精美,而内容空洞。其人品也无足取。但是,“沈宋”在近体诗格律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定型的关键作用,这是不可替代的地位。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先后依附张昌宗兄弟、武三思和安乐公主,多反侧,人品低劣。玄宗继位,宋之问被赐死于钦州贬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唐诗与格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