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诗留名的张若虚

(2010-09-13 06:50:57)
标签:

杂谈

唐诗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一诗留名的张若虚

——闲话唐代文化之四

我楚狂人

《春江花月夜》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历来备受推崇,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诗人闻一多称之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当然,张若虚也因为仅留的一首诗名垂千古了。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治所在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其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全唐诗》仅存其诗二首,其一即为《春江花月夜》,实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但是隋炀帝确实写过《春江花月夜》。不过真正让《春江花月夜》这个诗题大放异彩的是张若虚。所以说起《春江花月夜》,大家记得的也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首七言长诗,描写细腻,音节浏亮,清丽脱俗,极富情韵,在初唐诗中有极高的地位。全诗如下: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通“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这里的斜读xiá,押韵)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只有在唐代才出现诗人只留一首诗或者几首诗甚至几句诗而名垂千古的,张若虚并非孤立的例子。如大名鼎鼎的王之涣,存世的诗仅有六首,而且都是绝句,但是每一首都光耀千秋。六首诗足以让王之涣称为一流诗人。再如杰出的边塞诗人王翰,《全唐诗》仅存诗十三首,但是,他那脍炙人口的两首《凉州词》一直传唱不绝。而在其他时代,似乎诗人的名气往往与他创作的“量”挂钩的,只有唐诗,全凭“质”说话。

我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恐怕是这样的:唐人性格豪放,不大在意整理自己的作品,像白居易那样生前自己编诗集的人并不多见。相反,大多诗人任凭作品流传,自然淘汰。如天才诗人李白的诗就“十不存一二”,让在他身后整理诗集的李阳冰叹息不已。但是正因为如此,唐诗在存世过程中已经经过了一次读者的鉴定,经过了一次淘汰,所以唐诗存世的总量并不大,但是质量特别高。相信张若虚不会一生只写一两首诗,王之涣一生只写六首诗,只是唐人“精选”了《春江花月夜》、《登鹳雀楼》、《凉州词》给我们读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