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战争概述3
(2010-07-24 06:58:26)
标签:
文化宋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宋金战争概述3
——宋史札记之六十一
我楚狂人
三、东京保卫战和金兵南下追击
徽钦二帝被俘后,康王赵构于金天会五年五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南)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是为高宗。赵构即位之初,虽对朝政和军事部署作了调整,但仍奉行力求议和的基本国策。为阻止金军南下,采纳李纲等人建策,沿黄河一线设防。金军虽攻灭北宋,但所占区域仅限于河东、河北10余州郡,为扩大战果,实现其战略目标,再次举兵南下攻宋。十月,宋高宗因金兵南逼,从南京迁往扬州(今属江苏),将防线由黄河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金太宗完颜晟闻宋高宗南逃,遂于十二月遣军分东、中、西三路,向南宋山东、河南、陕西地区发起全面进攻,其战略意图是,以中路军实施主要突击,在东、西两路军策应下,攻破东京。十三日,完颜宗辅所率东路军自沧州(今河北沧州东南)渡河后,为与中路军形成夹击东京之势,长驱南下,直逼滑州(今河南滑县东)受挫,乃转兵东向,沿河袭掠。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二月,金兵攻陷潍(今山东潍县)、青(今山东益都)等州。完颜宗翰所率中路军自河阳(今河南孟县南)渡河后引兵东进,以东京为攻取目标,另分兵南下攻取京西南路。都统完颜娄室所率西路军于天会六年春,相继攻破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凤翔府(今陕西凤翔)等地。金军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便迅速攻占西自秦州(今甘肃天水市),东至青州一线诸多州县。由于宋东京留守宗泽在东京顽强抗击,才使金军东西呼应、三路并进的计划未能全部实现,被迫相继退兵(参见东京之战)。
金军回师后,为解后顾之忧,旋集中力量向黄河以北宋军及各地抗金义军发起攻击。天会六年七月,宗泽因力主过河抗金不成,忧愤而卒,使以汴京为中心的军民联合抗金的有利形势急转直下。金军乘机再度南下,采取东西并进之策攻宋,命完颜娄室率西路军攻陕西,牵制川陕宋军,掩护主力东下;完颜宗翰、完颜宗辅率东路军于黎阳津(今河南浚县东南)南下,对江淮的宋军实施攻击。宋廷闻讯,于十月间紧急部署江淮防务。十一月,金军向南宋大举进攻,至天会七年三月,完颜娄室所率西路军相继攻破延安府(今陕西延安)、晋宁军(今陕西佳县)、麟州(今陕西富县)等地。完颜宗翰所率东路军相继攻破澶、相(今河南濮阳、安阳)等州后,分兵自滕县(今山东滕州)奔袭扬州,自率主力于沭阳(今属江苏)击溃宋韩世忠军后,乘势南下,宋高宗渡江,金军亦因江阻北撤。
宋高宗逃至临安(今杭州)后,决定放弃淮河一线,退守长江,固守半壁河山。十月,金军乘南宋江防未固之机,在完颜宗弼的统帅下,分东西两路第三次南下攻宋。西路军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渡江,直取洪州(今江西南昌),追宋隆祐太后,攻掠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后撤军。完颜宗弼率东路军于十月攻陷寿春(今安徽寿县)。十一月,相继攻克庐州(今合肥)、和州(安徽和县)等地后,欲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渡江,追击高宗,因受南宋郭伟军阻击,遂移师马家渡(今马鞍山市东北)渡江,击败宋守军,连克建康(今南京)、临安。高宗乘船飘泊于温州(今属浙江)、台州(今浙江临海)濒陆海区。完颜宗弼恐孤军深入,有腹背受敌之险,遂于八年二月自临安北撤,在黄天荡(今南京东北)为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军阻截,被困40日,后以火攻击退宋军,始得渡江北去。(此战,我在《中兴四将》中有记载)
金军全面进攻未能达到灭亡南宋的预期目的,遂改变战略部署,将全面进攻改为东守西攻,集中力量进攻川陕,企图控制长江上游,为迂回包围南宋创造条件。金天会七年十二月,完颜娄室军攻克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八年九月,完颜娄室、完颜宗辅军在富平(今陕西富乎东北)击败宋川陕五路大军,使宋军在西北战场陷入困境,只得退守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等地,据险设防,抗御金军。九年至十二年初,宋秦凤路经略使吴玠在和尚原、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两败金军,使南宋川陕的防务趋于稳固。(川陕战事,我在《扼守上游的吴家军》中有记载)
这个阶段,金军乘南宋赵构立足未稳,加大追击力度,在军事上发展态势极其顺利。但是,先有宗泽在东京的有力抗击,粉碎了金军三路合击的战略意图。继之吴玠在川陕战场接连击退金军的重点进攻,消灭了金军主力有生力量。再加上韩世忠、岳飞等正面抗击,南宋度过了最危险的关头,站稳了脚跟。当时,上游有吴玠的军事力量遏制金军的发展,中游有岳飞的精锐部队抗击并伺机反击。下游江淮有韩世忠、刘光世扼守。近卫有张俊拱卫朝廷。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了。当时南宋还控制着北宋三分之二的版图,一旦站稳脚跟,完全还有反击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