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战争概述4
(2010-07-25 07:25:50)
标签:
文化宋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宋金战争概述4
——宋史札记之六十一
我楚狂人
四、相持局面的形成和岳飞北伐
金军在川陕连遭败绩,东守西攻的战略意图破灭后,旋将主攻方向指向襄汉地区,欲控制长江中游,实施中间突破,灭亡南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春,金命伪齐刘豫,遣军攻占襄阳府(今属湖北襄樊)等六郡。五月至七月,宋命岳飞率军收复襄阳等六郡。九月,完颜宗弼(金兀术)与伪齐军联合向两淮地区发动攻势,遭到韩世忠、岳飞军的坚决抗击,后因金太宗病危,金军渡淮北撤。
绍兴十年(金天会十四年),岳飞为恢复中原,率军北伐伪齐,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当时岳家军经过历年发展和收编杨幺军队和各地零星军事力量,总兵力已经增至十万多人,有统制官 22 人、将官252人,其中正将、副将和准备将各84人。而在同一时期,淮西张俊所部统制官只有10人,淮东韩世忠统所部统制官只有11人。后起的岳家军其实力已居各军之首。绍兴十年,准备充分的岳家军第四次北伐。
绍兴十年闰六月后的七月发生郾城之战和颍昌之战,是岳家军和金国女真主力部队之间发生的大规模步骑混合战。这两战都是在,又是在平原地区进行,最有利于发挥女真骑兵驰突的长技,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岳家军能够以寡击众而取胜,就更为不易。颍昌大捷和郾城大捷,都是空前的胜利,其意义非凡。在这两场决战中,岳家军统帅能够临危不乱,正确判断形势,及时采取因应措施。岳家军将士则身负国耻家仇,同仇敌忾,以忠义许国,故士气旺盛,无不“以一当十”。加之,岳飞重视骑兵建设,岳家军以过去历次战争(尤其是绍兴六年的两次北伐)中缴获的战马为基础,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高素质骑兵部队,也就有了和女真骑兵争雄较长的资本。同时宋朝发达的经济技术条件,使岳家军配备的弓矢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强。加上统帅的杰出军事才能,在敌众我寡的严峻形势下,岳家军将士还能够接连击败完颜宗弼(兀术)所率领的金国军队主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岳家军在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大败伪齐军,迫使金廷于天会十五年十一月废除伪齐政权,将其所占陕西、河南地归还南宋,双方达成和议,暂时停战。
宋金议和后,宋尽撤淮南守备。金太宗完颜晟死后,强硬派完颜宗弼(金兀术)晋升都元帅,撕毁和约,分兵四路大举攻宋。完颜宗弼所率主力军在顺昌(今安徽阜阳)为宋将刘锜所率八字军击败,退回东京。岳飞乘势反击,屡败金军,收复郑州、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地。并命梁兴等人潜渡黄河,深入金军后方,联络两河义军,形成东西并进,南北夹击东京金军的有利态势。正当岳飞准备举兵收复中原之时,宋廷为向金朝乞和,强令岳飞退兵,所复失地又沦金军之手,一代抗金名将岳飞亦被秦桧加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十一月,宋金达成和议,金宋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形成长期对峙局面,此即绍兴和议。
这个阶段,南宋依靠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将领岳飞等的卓越军事活动,扭转了战局的不利局面,逐步掌握战场的主动。但是,由于高宗决意求和,秦桧等主和派(甚至可以说是内奸)的破坏,南宋王朝失去了极好的恢复时机。收三大将兵权,杀岳飞,大好局面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