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战争概述2
(2010-07-23 06:45:10)
标签:
文化宋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宋金战争概述2
——宋史札记之六十一
我楚狂人
二、太原之战及突击东京
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十月,金发兵l0余万,分两路南下攻宋。西路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率领,自西京(今山西大同)攻太原。东路由南京路都统完颜宗望率领,自南京(今河北卢龙)攻燕山府(今北京城西南),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法,企图夺取东京(今河南开封),灭亡北宋。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原辽降金将领张觉复叛事件。张觉降金后当了平州留守。平州是河北要地,治所在今河北卢龙,金灭辽后,将此作为南京。宋宣和五年五月,张觉和一帮辽降臣筹划叛金,响应在大漠谋图恢复的天祚帝,复兴大辽。天祚帝的反攻,事实上万难成功。在宋金夹缝中的平州,公开反叛处境艰难。宋徽宗立刻派人许以高官厚禄,成功诱降张觉。当月,金廷有一批高官前往广宁府(今辽宁北镇)的枢密院,途经平州。张觉派人把他们全部杀死,与金决裂,把金南京献给了大宋。宋金由此破裂。
宋王朝纳降张觉固然是贪图眼前利益的昏招,更是背叛“海上之盟”的行为,这就给了本来就在找借口攻宋的金国以理由。其实“张觉事件”只是一个好借口,没有“张觉事件”,战争也会因为别的借口而爆发。
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两路攻宋。西路军由完颜宗翰(粘罕)统率,自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连克朔(今属山西)、武(今山西神池)、代(今山西代县)、忻(今属山西)等州,进逼战略要地太原。都总管童贯弃太原遁归东京,留王禀以副都总管守城。十二月中旬,金军败宋将折可求、刘光世所率4万援军,进围太原,因攻城月余未下,遂取长围久困之策。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东路军长驱直入,直抵东京(今河南开封)。二月,完颜宗翰命部将完颜银术可率一部兵力继续围困太原,自率主力南下。宋廷震动,急命姚古为制置使,统兵增援太原。三月,金东路军迫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后,撤军北还。完颜宗翰以知太原府张孝纯不受割让太原诏书为由,留银术可率部继续围攻,自还云中府。五月,为解太原之围,宋诏种师中率军与姚古军犄角进援。种师中至平定军(今山西平定),相继收复寿阳、榆次(今均属山西)后,军至寿阳石坑(今山西寿阳东南),遭金军袭击,五战三胜,屯驻杀熊岭(今山西寿阳西南)。姚古率军至威胜军(今山西沁县),闻完颜宗翰军将至,畏敌不前。种师中军孤军奋战,陷入重围,负伤力战而死。金军乘势再败姚古军于盘陀(今山西祁县东南),姚古退守隆德府(今山西长治)。
八月,金以宋未能践约割地为由,再次分兵两路大举攻宋。宋廷急遣使求金缓师,同时,命李纲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率军援太原。李纲遣解潜屯威胜军,刘韐屯辽州(今山西左权),折可求等屯汾州(今山西汾阳),范琼屯南北关(今山西灵石境内),相约三道并进。因诸军不受李纲节制,互不协调,被金军各个击破,丧师数万。九月初,金军集兵攻太原城,张孝纯、副都总管王禀率军坚守,多次击退金军的进攻,因外无救兵,内无粮草被金军攻破。王禀投河而死,张孝纯被俘。太原终为金军攻破。此役宋军损折甚大,北宋败局遂成。
太原之战,其实宋军就败在没有一个可以统率全军协同作战的主帅。先用宦官童贯,童贯弃军先逃;后用文官李纲,指挥不灵。宋王朝一贯歧视武将的恶果终于显现出来了。
九月,攻陷太原后,转兵东向,攻东京。金东路军在完颜宗望率领下,自保州(今河北保定)出师,在井陉(今河北井陉北)击败既老且病的种师道后,攻克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等地。十一月,金东西两路军进至东京城下,对东京形成合围之势。宋钦宗急遣康王赵构赴金营乞和,许以黄河为界,金军不允,向东京发起猛攻。闰十一月,东京城破,宋钦宗降金。五年四月,金军掳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等数千人北归,北宋亡。
东京围城之际,徽宗荒唐地相信“神兵”之说,坐失战机。名将种师道病故,朝廷再无良将。特别是不听种师道临终谏言,在东京坐以待毙,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假如听种师道言,朝廷撤向关中,依靠关中大军,形成如唐肃宗灵武旧态,大势完全可以转危为安。宋徽宗注定是亡国之君,所以是天夺其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