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文化7
(2010-05-25 07:23:26)
标签:
文化宋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宋代的文化7
——宋史札记之三十三
我楚狂人
四、宋代的文学(续3)
(四)宋代话本
“话本”就是“说话人”的“底本”。宋代盛行“说话”这种口头艺术,“说话”也就是讲故事,应该是评书艺术的前身。有研究者认为,“说话”是从唐代的“变文”演化而来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变文”是整本押韵,是唱词样式,而“说话”是口语样式,“讲”的;“变文”专讲佛教故事,宣传佛教教义,后世“宣卷”直接继承了这种内容,而“说话”则题材宽泛得多。所相通者,都是口头艺术。
从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著作中的记载来看,“说话”是宋代极其流行的艺术形式。据史料载,南宋高宗就是个“说话”发烧友,曾经叫画工龚圣与画了宋江等三十六人画像,并做了“图赞”。各色人等几乎都喜欢听“说话”。
“说话”的题材广泛,灌园耐得翁的《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及《梦梁录》的“小说讲经史”都提及话本分四类,但哪四类却没有详细讲述,所以造成学者们各执一词,如鲁迅、王国维、孙楷第等。一般学者对其中三项为“小说”、“讲史”、“讲经”,都没有分歧,但第四项则未有定论。
“小说”又名“银字儿”,其中包括烟粉、灵怪、传奇、公案、(说铁骑儿)。例如《碾玉观音》、《志诚张主管》、《错认屍》等。
“说经”是指演说佛经的话本,这个应该从“变文”中来。
“讲史”是讲说前代书史文传中,兴废争战之事。其中的内容,大都以正史为蓝本,再加上野史和著者的幻想组合而成。如《梁九公谏》、《新篇五代史话》、《宣和遗事》等。这是后世章回小说的祖本。
第四类的说法中,以“合生”或“商谜”较多。“合生”是指捷词辩舌的随兴讲说,多为滑稽讽刺。“商谜”即猜诗谜、字谜等。此外亦有说第四类应为“说铁骑儿”。第四类话本并无作品留传。
总的来说,“小说”是短篇,“讲经”和“讲史”较为长篇。
宋话本大致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大见原汁原味的宋代话本了,宋刊话本现只存《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而《新篇五代史话》、《宣和遗事》等话本部份学者认为它们是宋以后的作品,也有学者认为是宋末的。我们现在见到的话本都是从“三言”等本子里混杂在“拟话本”一起的模样,已经经过了多少人的加工润色了,恐怕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宋代话本标志着中国白话小说的逐步成型,同时宋代话本又直接催生了繁荣一时的章回小说,这就是宋代话本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