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中豪杰曹皇后

(2010-05-13 09:19:48)
标签:

文化

宋史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女中豪杰曹皇后

——宋史札记之三十一

我楚狂人

一个文弱的皇帝,却有一个刚强的皇后,曹皇后与宋仁宗可算绝配。

曹皇后做皇后完全是机缘巧合。当时宋仁宗立皇后时有郭张二女选择,仁宗属意故骁骑卫上将军张美曾孙女张氏,而太后刘娥却属意平卢军节度使郭崇孙女郭氏,结果不言而喻,自然是强势的刘娥的意见算数(我不知道婚姻屡屡受波折的刘娥为什么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这就注定了郭氏与仁宗的关系不协。天圣二年(1024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郭氏被立为皇后,十三岁进宫的郭皇后是一个宠坏了的女孩,依仗刘太后的支持,生性泼辣而奇妒,铸成了她悲剧的人生。

刘太后驾崩之后,宋仁宗也不再理会郭皇后,这使她寂寞难耐,醋意大发。后宫尚氏、杨氏貌美可人,深得宋仁宗欢心。郭皇后多次至尚氏、杨氏处,对她们破口大骂。一日,宋仁宗临幸尚氏,恰逢郭皇后赶来,二人争执。郭皇后不胜愤怒,举手扇向尚氏,宋仁宗见状,急忙上前救尚氏。郭皇后收势不住,一掌打在宋仁宗的颈部,宋仁宗顿时大怒,要废郭皇后。而与郭氏有隙的宰相吕夷简乘机献策,以郭皇后无子为名废皇后。明道二年(1033年),宋仁宗下诏:“皇后以无子愿入道观,特封其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以养。”,而惹祸的尚美人亦废入道观洞真宫,杨美人别宅安置,落得个两败俱伤。

后宋仁宗又赐号郭皇后金庭教主、冲静元师。颇念之,遣使存问,赐以乐府,郭皇后和答之,辞甚怆惋。宋仁宗尝密令召入,郭皇后曰:“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景祐二年十一月,郭后得了小病,仁宗遣阎文应挟医诊视,八日那天,郭皇后竟然暴死,年仅二十四岁。中外疑阎文应进毒,而不得其实。上深悼之,次年正月,追复皇后,而停谥册祔庙之礼。

郭氏被废后,宋仁宗在众臣议决下选宋初名将曹彬的孙女入宫,第二年立为皇后。曹氏(1016-1070),真定(河北正定县)人。曹氏时年十八岁。所以说,曹氏为皇后纯属意外。曹氏出身将门,却熟读经史,知书识礼,能写一手漂亮的飞白书(这可是唐太宗得意的书法绝艺)。她性慈俭,重稼穑。

就是这位看似文弱的皇后,在关键时刻却能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充分显露出将门之后的风范。庆历八年(1048年)闰正月元宵节过后的一天,宋仁宗留宿在曹皇后宫中。半夜,殿外突然传来奇怪的嘈杂声。宋仁宗听见有异,就想逃出寝宫,却被曹皇后阻止,说:“宫寝中有此怪声,必定是内侍谋变,现在天黑难辨别,陛下切勿轻出,请立即传旨,召都知王守忠引兵入卫,才是万全之策。”于是宋仁宗派人去召王守忠。曹皇后又吩咐近侍紧闭门户,将大殿所有入口通通堵死。

此时殿外怪声此起彼伏,还不断有喊杀声和惨叫呼救声。有个宦官猜测道:“会不会是宫中乳媪殴打小宫女,所以有此哭声?”曹皇后大怒,呵斥道:“奸贼就在殿外杀人,你还敢胡说八道!”曹皇后聆听殿外的动静,估计乱兵一时无法撞开殿门,定然会放火焚烧宫门,便命宫人去准备冷水。不久后,乱兵果然放火,宫人早有准备,立即泼水浇灭。这时候,都知王守忠已引兵到来,擒杀了乱兵,平息了这场血腥的兵变。
  这场兵变是侍从官颜秀等人发起,想乘乱杀死宋仁宗,抢夺宫中财物。全靠曹皇后应变有方,宋仁宗才能化险为夷。然而,事后宋仁宗却未给曹皇后任何奖赏。他因为宠爱张美人,借口张美人在平乱中有功,力排众议,立张美人为贵妃。曹皇后大度,没有计较。

仁宗生三子,均早夭。后因急于生子,以致纵欲过度身体衰弱。早些年,曹皇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当时宗实四岁,但始终没有立为太子。公元1O62年八月,三十一岁的宗实为皇太子,赐名曙。次年三月,仁宗驾崩。赵曙进宫即位,是为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英宗即位不久生病,无法料理朝政。皇太后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英宗病情好转后,曹大后即撤帘归政。

公元1067年,英宗病逝,其长子赵顼即位,是为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曹太后再度垂帘听政。神宗成年后曹太后即撤帘归政,亲政后的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曹太后认为“祖宗法度不宜轻改。”予以反对,但神宗没有采纳,曹太后也没有横加干政。公元1079年,苏东坡以“乌台诗案”下狱,由于曹太后出面求情,苏东坡方才免于一死。同年冬,曹太后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葬永昭陵。

曹太后三次秉政而不恋权,真是一代高人。

曹皇后的弟弟便是传说八仙中的曹国舅,本名曹景休,因是曹皇后之弟,故称曹国舅。当时曹国舅弟曹景植因不法杀人而伏罪,曹国舅耻见于人,因而隐居山岩,葛巾野服,矢志修道,据说他经钟离权与吕洞宾的度化,得还真秘旨而修道成真,并由钟离权和吕洞宾引入仙班。在八仙中,曹国舅的事迹最少,出处也最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实的包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