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文化输出(四)书法
标签:
文化唐史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唐代的文化输出(四)书法
——正说唐朝之五十四
我楚狂人
书法是我国标志性的文化技艺之一,古人说起文人雅艺总说是“琴棋书画”。今天我们在中日韩职业围棋手手中会欣喜地发现,总有一把折扇在手,而折扇上都有棋手的题字,有个性的题字,如“宇宙流”鼻祖武宫正树的扇上题写的就是“天马行空”四个大字。在职业围棋手身上,“棋”与“书”结合了。2005年冬,我在日本京都清水寺主殿见到了住持僧的书法作品,一个大大的“爱”字,书法在继续展示着她的魅力。那么,至今对我们的周边国家产生着深远影响的书法艺术,是何时输出的呢?应该还是唐代。理由是,唐代之前,书法艺术尚未成熟;而唐代频繁的对外文化交往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书法艺术输出的载体。我们只要看看现在在日本等国见到的书法作品基本上都是行书、狂草、楷书,而绝少篆书和隶书就可以知道了。
如果说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促进了汉字从隶书向楷书的演化的话,唐代就是楷书的成熟期,也可以看作是汉字的定型期。从隋唐之际的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到柳公权,到颜真卿,楷书艺术走向了他的顶峰。而怀素、张旭的狂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则把书法的艺术性表演得淋漓尽致。唐朝人的字写得有多好?光看那几个成名的书法家的字是没有太大的说服力的,我们可以看看现在还见得到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不以书法名家的诗人存留的手迹,就会惊叹即使今天的书法家也未必能及得上。而在敦煌石窟见到的文稿,书艺无不精美。可见书法艺术在唐朝已经成熟和普及了。
书法史艺术,又是实用工具。在科举时代,书法不过关连被阅卷官正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遑论榜上有名了。同样的日本等国来唐学习大唐文化的学子僧人,各国来长安等地经商的贾客,如果不学好写字,连融入大唐社会的基本条件也不具备。因此,要学习大唐文化首先要学书法;要在大唐立足首先也要学书法,自是基本常识。就这样,书法就自然而然地传入了周边国家。
题头图片是日本京都清水寺主殿的每月汉字书法作品,由寺主书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