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写作“更真实”还是“更具表演性”

(2009-11-17 07:24:22)
标签:

写作杂谈

教育

分类: 写作杂谈

网络写作“更真实”还是“更具表演性”

我楚狂人

2009年11月15日,江苏省写作学会在南京林业大学召开了学术年会,讨论了网络写作的问题,两派意见产生了激烈的碰撞,火花四溅,引发了我的思考。一派是以徐师大的张淑美副教授和盐城的王光文教授为代表,为网络写作叫好。一派是以江苏警官学院的余晓明教授为代表,主要是为网络写作担忧。会上我只是倾听、思考,会后我想就几个焦点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第一个问题就是网络写作的真实性问题。张淑美、王光文二位认为网络写作“更真实”,而余晓明则认为网络写作“更具表演性”。

什么是真实?真实是忠实于生活,这是指原则上的,忠实生活绝非原样照搬生活,因为再美的生活照搬到写作中去,形诸笔墨都会因为其琐碎而变得不美。我认为写作从来就是具有表演性的,从来只有所谓“艺术的真实”。写作者给读者看的东西历来是经过挑选的,宋玉写《登徒子好色赋》是为自己好色作掩饰,元稹写《莺莺传》是为自己的始乱终弃找借口,隋炀帝的文章是“尧舜之言”(唐太宗语),秦檜的文章是锦绣文章。这些写作都是如余晓明教授评价“老徐博客”时说的“经过挑选认为可以给人看而拿给人看的”。所以说,写作历来就具有表演性,只不过网络写作更凸显了写作表演性。有些人在网络上赤裸裸表演其无耻,他本来目的就是讨骂,也是“挑选出来的”。既然没本事叫人叫好,就恶心人讨骂,好歹也出名。范跑跑是这样,芙蓉姐姐也是这样。其实纸质写作时代不是也有人专骂名人专找名人吵架吗?据说这是成名捷径。这并非网络写作特有。

我认为,写作从来都不可能是完全照搬生活的,只是“挑选”的程度区别而已。写作者谁也不会如“行为艺术家”一般赤膊上阵,总得有所遮掩,否则无法生存。写作者总以吸引读者为荣,所以他表演。相信作品就是生活的是傻子,读《牡丹亭》而“肠断而死”是因为本来就是痴人,恰巧成为《牡丹亭》千古以来的广告,可叹。

所以我认为,写作自古以来就是表演,既然从来没有生活意义的真实,自然也就没有“更真实”。在这个问题上,网络写作没有什么特别。

附言:南京刚回来,有点体会想与大家交流。《大学烟霞》暂停数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