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烟霞26开门办学之初识扬州

标签:
大学文革杂谈 |
分类: 往事如烟 |
开门办学之初识扬州
——大学烟霞之二十六
我楚狂人
离开海安,我们应李宁老师之邀去扬州。扬州,我在唐诗里读过,宋词里读过,那三月烟花十里春风,叫人魂牵梦萦。这个与我的老家苏州一样有2500年建城史的古城,那曾经号称“扬一益二”富甲天下的城市,那屡经刀兵摧毁而浴火重生的不屈的城市,叫人心驰神往。
班车经过宏伟的江都水利枢纽的大坝,预示着扬州已经临近。当时的扬州汽车站是苏北最大的交通枢纽,在当时规模还是可以的。出了扬州汽车站,没有扑面而来的喧嚣,迎接我们的是一个宁静的小城。问路人到扬州师院的路,扬州女子的声音软软的糯糯的,有一种入骨的媚。女子告诉我们到扬师要斜穿城市,而扬州的公交又很少,基本等不到,于是我们便背着行李,斜穿扬州,来到瘦西湖边的扬师。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扬州师院的校园十分幽静,长满了金银合欢树,开着如絮的花。校园的地势有点起伏,我们暂住的招待所就在一个小坡上,一座别致的小楼。李宁老师告诉我们,这原是扬师书记陈超的住所。
我们在李宁老师安排下,游览了瘦西湖、平山堂,参观了扬州最具特色的漆器厂、玉器厂,品尝了富春茶苑的三丁包子,见到了四望亭、文昌阁、文峰塔。当时的瘦西湖、平山堂有人稀少,也不卖门票,一派破败景象,只是别致的五亭桥和平山堂远眺镇江金焦二山留下了些些印象。倒是漆器厂、玉器厂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第一次知道了神奇的脱胎漆器,第一次见到扬州巧匠制作的高大而精美的岫玉宝塔,叹为鬼斧神工。至于声名远播的个园,当时已经荒芜。
近年来几次到扬州,见到个园修整好了,开放了;瘦西湖游人如织,新建起“二十四桥”景区,门外是长毛绒娃娃的最大集散地;平山堂望镇江的视线被新建的扬州市政府大楼遮挡住了,大明寺建起了高耸入云的宝塔;四望亭、文昌阁亮起了炫目的灯彩,宽敞气派的春风十里路贯通全城。特别是润扬大桥通车后,扬州又成了交通枢纽,异常繁华。但是总找不到当年的味。
前几年在扬大参加省写作学会的年会,住在扬大的招待所(宾馆),还在小坡上,依稀就是原来的地方,但是已经看不见一点旧日的影子。扬大校园里看不见一棵合欢树,如同苏大一样。莫非发展就一定要这个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