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鲁迅28鲁迅与萧军萧红

标签:
鲁迅研究 |
分类: 书有未曾经我读 |
鲁迅与萧军萧红
——我读鲁迅之二十八
我楚狂人
萧军萧红是三十年代重要的青年作家,历来被人看作鲁迅的亲传弟子。
1934年冬,同居的萧军萧红在青岛收到自己的文学偶像鲁迅的回信,喜出望外,乘轮船来到上海,投奔鲁迅。不久与鲁迅见面,一见如故,很快就建立了形如家人的亲密感情。鲁迅为萧军萧红安排住处,解决生活困难,还委托叶紫等文友照顾关心萧军萧红。萧军萧红的笔名就是鲁迅帮他们改的,鲁迅说就是“小小红军”的意思。他们的代表作和成名作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是鲁迅帮助他们出版的。所以,人们才会把萧军萧红看做鲁迅的亲传弟子。
在这个阶段,萧军萧红经常到鲁迅家聊天蹭饭。从当事人留下的资料来看,萧军萧红对鲁迅是很依恋的,特别是萧红这个细腻敏感而饱经磨难的才女对鲁迅更是非常依恋。萧红会在鲁迅面前撒娇,会为鲁迅做并不可口的北方菜。而鲁迅也很宠爱善解人意的萧红,有人甚至说鲁迅比宠爱许广平更甚。就是萧红叶感慨地说(大意),先生忽视了许先生,许先生自己也忽视了自己。萧红已经完全融入鲁迅的家人中了,她与许广平一见如故,与海婴玩得那样开心。也许,这才是萧红向往的家庭氛围。
但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萧军萧红最终还是分手了。一个感情上受过严重创伤的敏感而细腻的,身染肺疾的年轻女子,其对感情的渴求是可以想象的。但是萧军却是一个英雄情结严重,感情粗放,大男子主义严重的男人,甚至还要大老婆。这样两个人注定不会一起走到老。于是1938年萧军萧红在鲁迅去世后两年,分手了。
之后,萧红与东北老乡端木蕻良到香港同居。1942年,年仅31岁的萧红因肺疾在香港病逝,走完了她传奇而悲剧的一生。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
而萧军,去了延安,直到1988年去世,一直怀念着萧红,追悔着自己离开萧红。萧军(1907年7月3日),生于锦州府义州沈家台镇下碾盘沟村。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吟飞、刘羽捷、刘蔚天、刘毓竹等。笔名除萧军外,还有酡颜三郎、田军等。
萧军萧红都有许多回忆鲁迅的文字,很是真切。
题头图片是萧军萧红在哈尔滨合影。上面是萧军萧红合影和萧军晚年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