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高考作文题评述
我楚狂人
每年高考议论最热闹的就是当年的作文题,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其他考题行外人士很难说长道短,而作文,似乎是人都会说两句。本人忝为从教三十多年的高中语文老师,免不了也要凑凑热闹。
今年给我最强烈的印象是命题作文的强势回归,有全国卷1的《路径》、山东的《见证》、北京的《给我一双隐形的翅膀》、四川的《熟悉》。此外还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批半命题作文题,有湖南的《踮起脚尖……》、湖北的《站在---门口》、福建的《这也是一种------》。保留“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提供材料而又向命题靠拢的有江苏《品味时尚》、重庆的《我与故事》、海南宁夏的《诚实善良》、辽宁的《沈阳全民读书月》、安徽的《生活给我智慧》、天津的《我说九零后》,而延续前几年话题作文自主命题的则有全国卷2的“道尔顿母亲的色盲”、浙江的“绿叶对根的情义”、上海的“评说板桥体”。
命题作文的回归是必然的,古今中外的考试作文,历来命题作文是主流。至于从“文革”后恢复高考以来出现的那么多供材作文和1998年后出现的话题作文都是不得已而为之,所谓不得已是为了对付猜题押宝和“宿构”。今年的命题作文的题目大多大而化之,属于一种“类型”,我想很快会引发新一轮猜题押宝的风潮。不要以为我杞人忧天,明年一届的高三备考中,会出现这样的倾向。你想如全国卷1的《路径》、山东的《见证》、四川的《熟悉》、湖南的《踮起脚尖……》、湖北的《站在---门口》、福建的《这也是一种------》、海南宁夏的《诚实善良》、安徽的《生活给我智慧》这样的题目,我只要给学生训练十个作文题,就一定能包含其中。不幸这类题目今年成为主流,我为之担忧。
命题作文要回归,也必须回归,因为这毕竟是作文教学的“正体”。但是,命题作文要回归,必须在命题上下大功夫,过于大而化之不行,过于冷僻更不行。这是一个十分为难人的活。从这个角度看,今年江苏的《品味时尚》和安徽的《生活给我智慧》至少方向是正确的。而辽宁的《沈阳全民读书月》和天津的《我说九零后》就太实了。
上海命题历来剑走偏锋,弄得好就出彩,弄得不好就流于险怪,大概也是不甘流于平庸的表现。前几年有两个作文题一年是《杂》,一年是《忙》,非常好。不流俗,而且把“海派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勾勒出来了。但是,今年的题目有点求之过甚,为难考生了。这毛病类同于那年江苏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雅则雅矣,就是不适合给中学生做考题。浙江的历年高考作文题是最具个性的,那年的“一枝一叶一世界”今年的“绿叶对根的情意”都富有诗意。可能有人会说学生不好写,但是如果平时就让学生关注生活的诗意,就是一件美事了。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浙江依旧沿着话题作文的路子在走,,这样的坚持意味着什么?
高考作文向来都是作文改革的风向标,2009年高考作文题,也许预示着作文教学一场新的变革就在眼前。
加载中,请稍候......